登录
首页 >  Golang >  Go教程

Go语言数据结构之二叉树必会知识点总结

来源:脚本之家

时间:2022-12-24 21:25:53 384浏览 收藏

在Golang实战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要卡好半天,等问题解决了才发现原来一些细节知识点还是没有掌握好。今天golang学习网就整理分享《Go语言数据结构之二叉树必会知识点总结》,聊聊语言二叉树,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努力赚钱的你。

二叉树概念

二叉树是具有两个节点的树形结构,通常左边的子树被称为左子树,右边的子树称为右子树,图示如下:

在代码中我们可以用代码来定义一个二叉树结构:

type treeNode struct {
    Val string 	    //节点值
    left *treeNode 	//左节点
    right *treeNode //右节点
}

二叉树的性质

若二叉树结点的层次从1开始,则在二叉树第i层最多有2i-1 (i > 0)个节点。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少有k个结点,最多有2i - 1个结点。

对任何一个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有n0 个,度为2的非叶结点有n2 个,则有 n0 = n2 + 1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𝑛+1)⌉

创建二叉树

// 创建节点
func CreateBinaryTree(data string) *treeNode {
    return &treeNode{data, nil, nil}
}

// 插入节点
func (node *treeNode) Insert(n *treeNode, data string) bool {
    cur := n
    for cur != nil {
        if cur.Val 

树的遍历

树的遍历分为三种方式,分别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V-L-R)

前序遍历访问顺序为先输 root 结点,然后再输出左子树,然后再输出右子树。

我们通过递归的方式进行遍历

func preOrder(root *bt) {
	if root != nil {
		fmt.Print(root.Val, " ")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

中序遍历(L-V-R)

中序遍历访问顺序为先输出 root 的左子树,再输 root 结点,最后输出 root 的右子树。

func inOrder(root *bt) {
	if root != nil {
		inOrder(root.Left)
		fmt.Print(root.Val, " ")
		inOrder(root.Right)
	}
}

后序遍历(L-R-V)

后序遍历访问顺序为先输出 root 的左子树,最后输出 root 的右子树,再输 root 结点。

func posOrder(root *bt) {
	if root != nil {
		posOrder(root.Left)
		posOrder(root.Right)
		fmt.Print(root.Val, " ")
	}
}

今天关于《Go语言数据结构之二叉树必会知识点总结》的内容介绍就到此结束,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可以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下多多回复交流;文中若有不正之处,也希望回复留言以告知!

声明:本文转载于:脚本之家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