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python教程

使用 schedule.run_pending() 后为什么要添加 1 秒延迟,而不是更短的时间?

时间:2024-12-10 18:31:09 357浏览 收藏

IT行业相对于一般传统行业,发展更新速度更快,一旦停止了学习,很快就会被行业所淘汰。所以我们需要踏踏实实的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技术,尤其是初学者。今天golang学习网给大家整理了《使用 schedule.run_pending() 后为什么要添加 1 秒延迟,而不是更短的时间?》,聊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使用 schedule.run_pending() 后为什么要添加 1 秒延迟,而不是更短的时间?

定时任务运行的延迟原因

代码中使用 schedule.run_pending() 定时运行任务,但在运行后加入了 1 秒的 time.sleep() 延迟。为什么需要这个延迟,而不是更短的时间,如 0.1 秒?

time.sleep() 的作用

time.sleep() 函数的作用是让当前线程暂停执行一段时间。它通常在循环中使用,以增加特定操作之间的间隔。

为什么要使用延迟?

这种延迟思想在很多场景中都很常见,比如:

  • 短链接:使用固定间隔轮询数据,类似于 schedule.run_pending()。
  • 长轮询:阻塞当前线程,避免重复设置延迟。

1 秒延迟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使用 1 秒延迟而不是 0.1 秒,这取决于业务场景。

例如:

  • 如果需要定期执行一个耗时的任务,则较长的延迟(如 1 秒)可以减少对服务器的负载。
  • 如果需要对数据进行频繁的细粒度监测,则较短的延迟(如 0.1 秒)可以提供更及时的更新。

最终,最佳延迟值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系统资源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使用 schedule.run_pending() 后为什么要添加 1 秒延迟,而不是更短的时间?》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的资料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