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前端

谷歌搜索框的自动补全数据是如何生成的?

时间:2024-12-24 11:37:10 244浏览 收藏

编程并不是一个机械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有思考,有创新的工作,语法是固定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是依靠人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今天golang学习网就整理分享《谷歌搜索框的自动补全数据是如何生成的?》,文章讲解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如果你对文章方面的知识点感兴趣,就不要错过golang学习网,在这可以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助力开发能力的提升。

谷歌搜索框的自动补全数据是如何生成的?

谷歌搜索框自动补全数据来源

谷歌搜索首页上的搜索框中的数据列表并不是直接写在 HTML 源码中。当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查询时,发生以下过程:

  1. 触发输入事件:搜索框有一个绑定了 input 事件的代码。当用户输入内容时,会触发此事件。
  2. 发起请求:事件函数会发出一个请求到谷歌服务器。
  3. 模糊查询:该请求携带了用户输入的模糊查询词。
  4. 服务端返回结果: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返回模糊查询的结果。

这些结果以 JSON 格式返回,包含匹配输入的建议词。搜索框会将这些建议词显示在数据列表中。

避免缓存

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户按回车或点击“搜索”按钮后,查询结果将被缓存在浏览器中,使用 localStorage 机制。当用户再次将光标置于输入框中时,输入框会从缓存中获取建议词。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最新的搜索建议,可以关闭浏览器的缓存或使用无痕模式。

文中关于的知识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是受益匪浅,那就动动鼠标收藏这篇《谷歌搜索框的自动补全数据是如何生成的?》文章吧,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了解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