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之讲讲切比雪夫定理
来源:SegmentFault
时间:2023-01-16 16:00:20 424浏览 收藏
数据库小白一枚,正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现将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一下,也是将我的所得分享给大家!而今天这篇文章《统计学之讲讲切比雪夫定理》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统计学之讲讲切比雪夫定理,希望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助力实战开发!
前面讲了大数定理,讲了中心极限定理,有读者留言让讲讲切比雪夫定理,安排。这一篇就来讲讲切比雪夫定理。
在讲切比雪夫定理之前,我们先看下切比雪夫不等式:
其中P表示概率,X是随机变量,μ是期望,k是常数,σ是标准差,整个公式表示距离期望μ越远的值出现的概率是越小的。
再拿正态分布这张图来感受下,大部分值都是分布在均值附近的,离均值越远的值是越少的,对应出现的概率也就越低。
关于不等式的证明,我们就不证明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下,我们直接拿来用就好。
看完不了不等式,我们再来看定理,其实是一回事的,切比雪夫定理表示:
在任意一个数据集中,位于其均值±m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值比例至少为1-1/m2,其中m为大于1的任意正数。
对于m=2,m=3和m=5有如下结果:
所有数据中,至少有3/4(或75%)的数据位于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
所有数据中,至少有8/9(或88.9%)的数据位于均值±3个标准差范围内。
所有数据中,至少有24/25(或96%)的数据位于均值±5个标准差范围内。
拿前面的正态分布为例,在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约占到全部的95%。
我们来模拟生成两个不同分布(正态&非正态)的数据验证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生成正态数据 norm_data = np.random.randn(1,990) #生成非正态数据 x = np.arange(0.01,1,0.001) long_data = 1/x data = pd.DataFrame({"norm_data":norm_data.reshape(990,),"long_data":long_data}) #绘制概率分布图 plt.figure(figsize = (8,8)) plt.subplot(221) sns.distplot(data["norm_data"]) plt.subplot(222) sns.distplot(data["long_data"]) #将正态&非正态数据按照标准差进行切分 norm_data_std_bin = [-np.inf ,data["norm_data"].mean() - 3*data["norm_data"].std() ,data["norm_data"].mean() - 2*data["norm_data"].std() ,data["norm_data"].mean() - 1*data["norm_data"].std() ,data["norm_data"].mean() ,data["norm_data"].mean() + 1*data["norm_data"].std() ,data["norm_data"].mean() + 2*data["norm_data"].std() ,data["norm_data"].mean() + 3*data["norm_data"].std() ,np.inf] long_data_std_bin = [-np.inf ,data["long_data"].mean() - 3*data["long_data"].std() ,data["long_data"].mean() - 2*data["long_data"].std() ,data["long_data"].mean() - 1*data["long_data"].std() ,data["long_data"].mean() ,data["long_data"].mean() + 1*data["long_data"].std() ,data["long_data"].mean() + 2*data["long_data"].std() ,data["long_data"].mean() + 3*data["long_data"].std() ,np.inf] data["norm_data_cut"] = pd.cut(data["norm_data"],bins = norm_data_std_bin) data["long_data_cut"] = pd.cut(data["long_data"],bins = long_data_std_bin) plt.subplot(223) (data["norm_data_cut"].value_counts().sort_index()/data["norm_data_cut"].count()).plot(kind = "bar",rot = 30) plt.xticks(np.arange(0,8),["[-inf,u-3σ]","[u-3σ,u-2σ]","[u-2σ,u-σ]","[u-σ,u]","[u,u+σ]","[u+σ,u+2σ]","[u+2σ,u+3σ]","[u+3σ,+inf]"]) plt.subplot(224) (data["long_data_cut"].value_counts().sort_index()/data["long_data_cut"].count()).plot(kind = "bar",rot = 30) plt.xticks(np.arange(0,8),["[-inf,u-3σ]","[u-3σ,u-2σ]","[u-2σ,u-σ]","[u-σ,u]","[u,u+σ]","[u+σ,u+2σ]","[u+2σ,u+3σ]","[u+3σ,+inf]"])
通过运行上面的代码可以得到如下四张图:
第一行是正态&非正态数据的概率分布,第一张是完美的正态分布,第二张是长尾分布。
第二行是正态&非正态数据中均值±m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占比,可以看到第一张图中的数据占比与我们前面的正态分布示意图中是一致的,第二张图因为是长尾分布,所以大部分数据都集中在了均值均值±1个标准差范围内。
综上,不管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都是满足切比雪夫定理的。这就像,有人说他月薪不超过100w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切比雪夫定理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用来对数据进行预估,比如你现在知道一个群体收入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想要根据均值和标准差得出这个群体的整体收入情况,比如90%的人的收入是多少、80%的人的收入是多少?这个预估问题应该怎么算呢?
如果你已经确切的知道了这个群体的收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那就简单了,我们知道正态分布中的数据是平均的分布在均值两侧的,90%的人会有45%的人小于均值,另外45%的人大于均值。
可现实情况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也并不可以知道所有数据的真实分布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切比雪夫定理。要预估90%的人的收入问题,只需要让1-1/m2等于90%,即可求出m值,通过m值就可以知道90%的人的收入情况。
如果知道具体的分布,可以用具体的分布去进行估计,这样肯定更加准确,但是如果不知道具体分布的时候,可以用切比雪夫,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总比闭着眼睛猜要靠谱点。
本篇关于《统计学之讲讲切比雪夫定理》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
499 收藏
-
398 收藏
-
244 收藏
-
235 收藏
-
327 收藏
-
368 收藏
-
475 收藏
-
266 收藏
-
273 收藏
-
283 收藏
-
210 收藏
-
- 前端进阶之JavaScript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是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一般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佳的实践。本课程的主打内容包括JS常见设计模式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打造一站式知识长龙服务,适合有JS基础的同学学习。
- 立即学习 542次学习
-
- GO语言核心编程课程
- 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全面具体可落地,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将GO核心编程技术、编程思想、底层实现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贴近时代脉搏,做IT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 立即学习 507次学习
-
- 简单聊聊mysql8与网络通信
- 如有问题加微信:Le-studyg;在课程中,我们将首先介绍MySQL8的新特性,包括性能优化、安全增强、新数据类型等,帮助学生快速熟悉MySQL8的最新功能。接着,我们将深入解析MySQL的网络通信机制,包括协议、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让
- 立即学习 497次学习
-
-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基础与实战
- 在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中,正则表达式,都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它提供了高效的字符串匹配与捕获机制,可以极大的简化程序设计。
- 立即学习 487次学习
-
- 从零制作响应式网站—Grid布局
- 本系列教程将展示从零制作一个假想的网络科技公司官网,分为导航,轮播,关于我们,成功案例,服务流程,团队介绍,数据部分,公司动态,底部信息等内容区块。网站整体采用CSSGrid布局,支持响应式,有流畅过渡和展现动画。
- 立即学习 484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