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前端

当您打开网站时,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5-01-26 21:06:51 283浏览 收藏

偷偷努力,悄无声息地变强,然后惊艳所有人!哈哈,小伙伴们又来学习啦~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当您打开网站时,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篇文章主要会讲到等等知识点,不知道大家对其都有多少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吧!当然,非常希望大家能多多评论,给出合理的建议,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当您打开网站时,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网站加载全过程详解:以amazon.in为例

访问一个网站,例如amazon.in,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藏着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交互。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过程。

1. URL输入与解析:

您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amazon.in并按下回车键后,浏览器首先验证URL的有效性,检查协议(http://或https://),若缺失则默认使用https

2. DNS域名解析:

浏览器向DNS服务器查询amazon.in对应的IP地址。此过程会先检查浏览器缓存、操作系统缓存,若未找到则向DNS服务器(例如您的ISP提供的DNS或Google公共DNS:8.8.8.8)发起请求,最终获取亚马逊服务器的IP地址(例如54.239.33.123)。

3. TCP连接建立:

浏览器使用解析得到的IP地址与亚马逊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这涉及三次握手(SYN、SYN-ACK、ACK),确保双方建立可靠的通信通道。

4. TLS握手(HTTPS连接):

如果使用HTTPS(大多数现代网站的标准),浏览器和服务器会进行TLS握手:协商加密协议、交换密钥,并由浏览器验证亚马逊的SSL/TLS证书,确保连接安全。

5. HTTP请求: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S)请求,通常使用GET方法加载网页。请求包含元数据,例如浏览器类型、语言、Cookie和缓存数据等。 请求示例:

GET / HTTP/1.1
Host: amazon.in
User-Agent: Mozilla/5.0

6. 服务器响应:

亚马逊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包括状态码(200 OK表示成功,301表示重定向,404表示未找到)、元数据(内容类型、缓存策略、Cookie等)以及网页内容(HTML、CSS、JavaScript等)。

7. 浏览器渲染:

浏览器接收响应并开始渲染页面:

  • HTML解析: 浏览器将HTML解析成DOM树。
  • CSS解析: 浏览器获取并解析CSS文件,创建CSSOM(CSS对象模型)。
  • JavaScript执行: JavaScript文件按顺序下载并执行(除非使用async或defer),动态操作DOM和CSSOM。
  • 渲染树构建: 结合DOM和CSSOM构建渲染树,决定页面最终显示效果。
  • 布局和绘制: 计算元素位置和大小,并在屏幕上绘制像素。

8. 资源加载:

浏览器并行下载图片、视频、字体等额外资源,部分资源可能来自亚马逊的内容分发网络(CDN)。

9. 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页面部分内容(例如图片、样式表、JavaScript),以便下次访问更快加载。缓存策略由服务器的Cache-Control或ETag等头部信息控制。

10. 用户交互:

浏览器保持与服务器连接,处理用户交互(例如点击按钮、链接等),这些操作可能触发新的HTTP请求。

简化流程图:

  1. 浏览器: 输入URL -> DNS解析 -> TCP/TLS握手 -> HTTP请求
  2. 服务器: 处理请求 -> 发送响应 (HTML, CSS, JS)
  3. 浏览器: 解析 -> 渲染 -> 加载资源 -> 显示页面

网站性能优化:

大型网站如亚马逊,通常采用各种优化策略:CDN、延迟加载、代码压缩、预连接/预取、缓存等,以提升用户体验。

希望以上解释能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网站加载的完整过程。 如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文中关于的知识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是受益匪浅,那就动动鼠标收藏这篇《当您打开网站时,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文章吧,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了解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