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
来源:亿速云
时间:2023-03-08 18:24:44 249浏览 收藏
今天golang学习网给大家带来了《go语言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是什么》,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RESTful、API、go语言等等,无论你是小白还是老手,都适合看一看哦~有好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留言,若是看完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支持呀!一起加油学习~
这篇“go语言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是什么”文章的知识点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内容详细,步骤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go语言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是什么”文章吧。
错误码
现如今,主流的 Web API 都采用 RESTful 设计风格,对于接口返回的 HTTP 状态码和响应内容都有统一的规范。针对接口错误响应,一般都会返回一个 Code(错误码)和 Message(错误消息内容),通常错误码 Code 用来定位一个唯一的错误,错误消息 Message 用来展示错误信息。
为什么需要业务错误码
虽然 RESTful API 能够通过 HTTP 状态码来标记一个请求的成功或失败,但 HTTP 状态码作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并不能很好的表达业务错误。
比如一个 500 的错误响应,可能是由后端数据库连接异常引起的、也可能由内部代码逻辑错误引起,这些都无法通过 HTTP 状态码感知到,如果程序出现错误,不方便开发人员 Debug。
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套用来标识业务错误的错误码,这有别于 HTTP 状态码,是跟系统具体业务息息相关的。
错误码功能
在设计错误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下错误码应该具备哪些属性,以满足业务需要。
错误码必须是唯一的。只有错误码是唯一的才方便在程序出错时快速定位问题,不然程序出错,返回错误码不唯一,想要根据错误码排查问题,就要针对这一错误码所表示的错误列表进行逐一排查。
错误码需要是可阅读的。意思是说,通过错误码,我们就能快速定位到是系统的哪个组件出现了错误,并且知道错误的类型,不然也谈不上叫「业务错误码」了。一个清晰可读的错误码在微服务系统中定位问题尤其有效。
通过错误码能够方便知道 HTTP 状态码。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不过我比较推荐这种做法,因为在 Review 代码时,通过返回错误码,就能很容易知道接口返回 HTTP 状态码,这不仅方便理解代码,更方便错误的统一处理。
错误码设计
错误码调研
错误码的设计我们可以参考业内使用量比较大的开放 API 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里云和新浪网的开放 API。
如以下是一个阿里云 ECS 接口错误的返回:
{ "RequestId": "5E571499-13C5-55E3-9EA6-DEFA0DBC85E4", "HostId": "ecs-cn-hangzhou.aliyuncs.com", "Code": "InvalidOperation.NotSupportedEndpoint", "Message": "The specified endpoint can't operate this region. Please use API DescribeRegions to get the appropriate endpoint, or upgrade your SDK to latest version.", "Recommend": "https://next.api.aliyun.com/troubleshoot?q=InvalidOperation.NotSupportedEndpoint&product=Ecs" }
可以发现,Code 和 Message 都为字符串类型,并且还有 RequestId(当前请求唯一标识)、HostId(Host 唯一标识)、Recommend(错误诊断地址),可以说这个错误信息非常全面了。
再来看下新浪网开放 API 错误返回结果的设计:
{ "request": "/statuses/home_timeline.json", "error_code": "20502", "error": "Need you follow uid." }
相比阿里云,新浪网的错误返回更简洁一些。其中 request 为请求路径,error_code 即为错误码 Code,error 则表示错误信息 Message。
错误代码 20502
说明如下:
2 | 05 | 02 |
---|---|---|
服务级错误(1为系统级错误) | 服务模块代码 | 具体错误代码 |
新浪网的错误码为数字类型的字符串,相比阿里云的错误码要简短不少,并且对程序更加友好,也是我个人更推荐的设计。
业务错误码
结合市面上这些优秀的开放 API 错误码设计,以及我在实际开发中的工作总结,我设计的错误码规则如下:
业务错误码由 8 位纯数字组成,类型为 int
。
业务错误码示例格式:40001002
。
错误码说明:
1-3 位 | 4-5 位 | 6-8 位 |
---|---|---|
400 | 01 | 002 |
HTTP 状态码 | 组件编号 | 组件内部错误码 |
错误码设计为纯数字主要是为了程序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比如根据错误码计算 HTTP 状态码,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数学取模计算就能做到。
使用两位数字来标记不同组件,最多能表示 99 个组件,即使项目全部采用微服务开发,一般来说也是足够用的。
最后三位代表组件内部错误码,最多能表示 1000 个错误。其实通常来说一个组件内部是用不上这么多错误的,如果组件较小,完全可以设计成两位数字。
另外,有些厂商中还会设计一些公共的错误码,可以称为「全局错误码」,这些错误码在各组件间通用,以此来减少定义重复错误。在我们的错误码设计中,可以将组件编号为 00
的标记为全局错误码,其他组件编号从 01
开始。
错误格式
有了错误码,还需要定义错误响应格式,设计一个标准的 API 错误响应格式如下:
{ "code": 50000000, "message": "系统错误", "reference": "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tree/main/errors" }
code
即为错误码,message
为错误信息,reference
则是错误文档地址,用来告知用户如何解决这个错误,对标的是阿里云错误响应中的 Recommend
字段。
错误码实现
因为每一个错误码和错误信息以及错误文档地址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对象来保存这些信息,在 Go 中可以使用结构体。
可以设计如下结构体:
type apiCode struct { code int msg string ref string }
这是一个私有结构体,外部项目要想使用,则需要一个构造函数:
func NewAPICode(code int, message string, reference ...string) APICoder { ref := "" if len(reference) > 0 { ref = reference[0] } return &apiCode{ code: code, msg: message, ref: ref, } }
其中 reference
被设计为可变参数,如果不传则默认为空。
NewAPICode
返回值 APICoder
是一个接口,这在 Go 中是一种惯用做法。通过接口可以解耦,方便依赖 apiCode
的代码编写测试,用户可以对 APICoder 进行 Mock;另一方面,我们稍后会为 apiCode
实现对应的错误包,使用接口来表示错误码可以方便用户定义自己的 apiCode
类型。
为了便于使用,apiCode
提供了如下几个能力:
func (a *apiCode) Code() int { return a.code } func (a *apiCode) Message() string { return a.msg } func (a *apiCode) Reference() string { return a.ref } func (a *apiCode) HTTPStatus() int { v := a.Code() for v >= 1000 { v /= 10 } return v }
至此 APICoder
接口接口的定义也就有了:
type APICoder interface { Code() int Message() string Reference() string HTTPStatus() int }
apiCode
则实现了 APICoder
接口。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创建错误码结构体对象:
var ( CodeBadRequest = NewAPICode(40001001, "请求不合法") CodeUnknownError = NewAPICode(50001001, "系统错误", "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tree/main/errors") )
错误包
设计好了错误码,并不能直接使用,我们还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错误包来简化错误码的使用。
错误包功能
错误包要能够完美支持上面设计的错误码。所以需要使用 APICoder
来构造错误对象。
错误包应该能够查看原始错误原因。这就需要实现 Unwrap
方法,Wrap/Unwrap
方法是在 Go 1.13 中被加入进 errors
包的,目的是能够处理嵌套错误。
错误包应该能够支持对内对外展示不同信息。这就需要实现 Format
方法,根据需要可以将错误格式化成不同输出。
错误包应该能够支持展示堆栈信息。这对 Debug 来说相当重要,也是 Go 自带的 errors
包不足的地方。
为了方便在日志中记录结构化错误信息,错误包还要能够支持 JSON 序列化。这需要实现 MarshalJSON/UnmarshalJSON
两个方法。
错误包设计
一个错误对象结构体设计如下:
type apiError struct { coder APICoder cause error *stack }
其中 coder
用来保存实现了 APICoder
接口的对象,cause
用来记录错误原因,stack
用来展示错误堆栈。
错误对象的构造函数如下:
var WrapC = NewAPIError func NewAPIError(coder APICoder, cause ...error) error { var c error if len(cause) > 0 { c = cause[0] } return &apiError{ coder: coder, cause: c, stack: callers(), } }
NewAPIError
通过 APICoder
来创建错误对象,第二个参数为一个可选的错误原因。
其实构造一个错误对象也就是对一个错误进行 Wrap
的过程,所以我还为构造函数 NewAPIError
定义了一个别名 WrapC
,表示使用错误码将一个错误包装成一个新的错误。
一个错误对象必须要实现 Error
方法:
func (a *api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fmt.Sprintf("[%d] - %s", a.coder.Code(), a.coder.Message()) }
默认情况下,获取到的错误内容只包含错误码 Code 和错误信息 Message。
为了方便获取被包装错误的原始错误,还要实现 Unwrap
方法:
func (a *apiError) Unwrap() error { return a.cause }
为了能在打印或写入日志时展示不同信息,则要实现 Format
方法:
func (a *apiError) Format(s fmt.State, verb rune) { switch verb { case 'v': if s.Flag('+') { str := a.Error() if a.Unwrap() != nil { str += " " + a.Unwrap().Error() } _, _ = io.WriteString(s, str) a.stack.Format(s, verb) return } if s.Flag('#') { cause := "" if a.Unwrap() != nil { cause = a.Unwrap().Error() } data, _ := json.Marshal(errorMessage{ Code: a.coder.Code(), Message: a.coder.Message(), Reference: a.coder.Reference(), Cause: cause, Stack: fmt.Sprintf("%+v", a.stack), }) _, _ = io.WriteString(s, string(data)) return } fallthrough case 's': _, _ = io.WriteString(s, a.Error()) case 'q': _, _ = fmt.Fprintf(s, "%q", a.Error()) } }
Format
方法能够支持在使用 fmt.Printf("%s", apiError)
格式化输出时打印定制化的信息。
Format
方法支持的不同格式输出如下:
格式占位符 | 输出信息 |
---|---|
%s | 错误码、错误信息 |
%v | 错误码、错误信息,与 %s 等价 |
%+v | 错误码、错误信息、错误原因、错误堆栈 |
%#v | JSON 格式的 错误码、错误信息、错误文档地址、错误原因、错误堆栈 |
%q | 在 错误码、错误信息 外层增加了一个双引号 |
这些错误格式基本上能满足所有业务开发中的需求了,如果还有其他格式需要,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Format
方法。
用来进行 JSON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 MarshalJSON/UnmarshalJSON
方法实现如下:
func (a *apiError) MarshalJSON() ([]byte, error) { return json.Marshal(&errorMessage{ Code: a.coder.Code(), Message: a.coder.Message(), Reference: a.coder.Reference(), }) } func (a *apiError) UnmarshalJSON(data []byte) error { e := &errorMessage{} if err := json.Unmarshal(data, e); err != nil { return err } a.coder = NewAPICode(e.Code, e.Message, e.Reference) return nil } type errorMessage struct { Code int `json:"code"` Message string `json:"message"` Reference string `json:"reference,omitempty"` Cause string `json:"cause,omitempty"` Stack string `json:"stack,omitempty"` }
为了不对外部暴露敏感信息,对外的 HTTP API 只会返回 Code
、Message
、Reference
(可选)三个字段,对内需要额外展示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堆栈。所以 errorMessage
中 Reference
、Cause
、Stack
字段都带有 omitempty
属性,这样在 MarshalJSON
时只会序列化 Code
、Message
、Reference
这三个字段。
至此,我们就实现了错误包的设计。
错误码及错误包的使用
使用示例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了解了错误码和错误包的设计规范,接下来看看如何使用它们。这里以错误码及错误包在 Gin 中的使用为例进行讲解。
使用 Gin 构建一个简单的 Web Server 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errors" "fmt" "strconv" "github.com/gin-gonic/gin" apierr "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errors" ) var ( ErrAccountNotFound = errors.New("account not found") ErrDatabase = errors.New("database error") ) var ( CodeBadRequest = NewAPICode(40001001, "请求不合法") CodeNotFound = NewAPICode(40401001, "资源未找到") CodeUnknownError = NewAPICode(50001001, "系统错误", "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tree/main/errors") ) type Account struct { ID int `json:"id"` Name string `json:"name"` } func AccountOne(id int) (*Account, error) { for _, v := range accounts { if id == v.ID { return &v, nil } } // 模拟返回数据库错误 if id == 500 { return nil, ErrDatabase } return nil, ErrAccountNotFound } var accounts = []Account{ {ID: 1, Name: "account_1"}, {ID: 2, Name: "account_2"}, {ID: 3, Name: "account_3"}, } func ShowAccount(c *gin.Context) { id := c.Param("id") aid, err := strconv.Atoi(id) if err != nil { // 将 errors 包装成 APIError 返回 ResponseError(c, apierr.WrapC(CodeBadRequest, err)) return } account, err := AccountOne(aid) if err != nil { switch { case errors.Is(err, ErrAccountNotFound): err = apierr.NewAPIError(CodeNotFound, err) case errors.Is(err, ErrDatabase): err = apierr.NewAPIError(CodeUnknownError, fmt.Errorf("account %d: %w", aid, err)) } ResponseError(c, err) return } ResponseOK(c, account) }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GET("/accounts/:id", ShowAccount) if err := r.Run(":8080"); err != nil { panic(err) } }
在这个 Web Server 中定义了一个 ShowAccount
函数,用来处理获取账号逻辑,在 ShowAccount
内部程序执行成功返回 ResponseOK(c, account)
,失败则返回 ResponseError(c, err)
。
在处理返回失败的响应时,都会通过 apierr.WrapC
或 apierr.NewAPIError
将底层函数返回的初始错误进行一层包装,根据错误级别,包装成不同的错误码进行返回。
其中 ResponseOK
和 ResponseError
定义如下:
func ResponseOK(c *gin.Context, spec interface{}) { if spec == nil { c.Status(http.StatusNoContent) return } c.JSON(http.StatusOK, spec) } func ResponseError(c *gin.Context, err error) { log(err) e := apierr.ParseCoder(err) httpStatus := e.HTTPStatus() if httpStatus >= 500 { // send error msg to email/feishu/sentry... go fakeSendErrorEmail(err) } c.AbortWithStatusJSON(httpStatus, err) } // log 打印错误日志,输出堆栈 func log(err error) { fmt.Println("========== log start ==========") fmt.Printf("%+vn", err) fmt.Println("========== log end ==========") } // fakeSendErrorEmail 模拟将错误信息发送到邮件,JSON 格式 func fakeSendErrorEmail(err error) { fmt.Println("========== error start ==========") fmt.Printf("%#vn", err) fmt.Println("========== error end ==========") }
ResponseOK
其实就是 Gin 框架的正常返回,ResponseError
则专门用来处理并返回 API 错误。
在 ResponseError
中首先通过 log(err)
来记录错误日志,在其内部使用 fmt.Printf("%+vn", err)
进行打印。
之后我们还对 HTTP 状态码进行了判断,大于 500 的错误将会发送邮件通知,这里使用 fmt.Printf("%#vn", err)
进行模拟。
其中 apierr.ParseCoder(err)
能够从一个错误对象中获取到实现了 APICoder
的错误码对象,实现如下:
func ParseCoder(err error) APICoder { for { if e, ok := err.(interface { Coder() APICoder }); ok { return e.Coder() } if errors.Unwrap(err) == nil { return CodeUnknownError } err = errors.Unwrap(err) } }
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 Web Server 示例程序来演示如何使用错误码和错误包了。
可以通过 go run main.go
启动这个 Web Server。
先来看下在这个 Web Server 中一个正常的返回结果是什么样,使用 cURL 来发送一个请求:curl http://localhost:8080/accounts/1
。
客户端得到如下响应结果:
{ "id": 1, "name": "account_1" }
服务端打印正常的请求日志:
再来测试下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账号:curl http://localhost:8080/accounts/12
。
客户端得到如下响应结果:
{ "code": 40401001, "message": "资源未找到" }
返回结果中没有 reference
字段,是因为对于 reference
为空的情况,在 JSON 序列化过程中会被隐藏。
服务端打印的错误日志如下:
========== log start ==========
[40401001] - 资源未找到 account not found
main.ShowAccount
/app/errors/examples/main.go:56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CustomRecoveryWithWriter.func1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recovery.go:102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LoggerWithConfig.func1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logger.go:240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handleHTTPReques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620
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ServeHTTP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576
net/http.serverHandler.ServeHTTP
/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2947
net/http.(*conn).serve
/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1991
runtime.goexit
/usr/local/go/src/runtime/asm_arm64.s:1165
========== log end ==========
可以发现,错误日志中不仅打印了错误码([40401001])和错误信息(资源未找到),还打印了错误原因(account not found)以及下面的错误堆栈。
如此清晰的错误日志得益于我们实现的 Format
函数的强大功能。
现在再来触发一个 HTTP 状态码为 500 的错误响应:curl http://localhost:8080/accounts/500
。
客户端得到如下响应结果:
{ "code": 50001001, "message": "系统错误", "reference": "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tree/main/errors" }
这次得到一个带有 reference
字段的完整错误响应。
服务端打印的错误日志如下:
========== log start ==========
[50001001] - 系统错误 account 500: database error
main.ShowAccount
/app/errors/examples/main.go:58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CustomRecoveryWithWriter.func1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recovery.go:102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LoggerWithConfig.func1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logger.go:240
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
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handleHTTPRequest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620
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ServeHTTP
/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576
net/http.serverHandler.ServeHTTP
/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2947
net/http.(*conn).serve
/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1991
runtime.goexit
/usr/local/go/src/runtime/asm_arm64.s:1165
========== log end ==========
[GIN] 2023/03/05 - 02:02:28 | 500 | 426.292µs | 127.0.0.1 | GET "/accounts/500"
========== error start ==========
{"code":50001001,"message":"系统错误","reference":"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gokit/tree/main/errors","cause":"account 500: database error","stack":"nmain.ShowAccountnt/app/errors/examples/main.go:58n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ngithub.com/gin-gonic/gin.CustomRecoveryWithWriter.func1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recovery.go:102n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ngithub.com/gin-gonic/gin.LoggerWithConfig.func1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logger.go:240ngithub.com/gin-gonic/gin.(*Context).Next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context.go:174n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handleHTTPRequest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620ngithub.com/gin-gonic/gin.(*Engine).ServeHTTPnt/go/pkg/mod/github.com/gin-gonic/gin@v1.9.0/gin.go:576nnet/http.serverHandler.ServeHTTPnt/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2947nnet/http.(*conn).servent/usr/local/go/src/net/http/server.go:1991nruntime.goexitnt/usr/local/go/src/runtime/asm_arm64.s:1165"}
========== error end ==========
这一次除了 log
函数打印的日志,还能看到 fakeSendErrorEmail
函数打印的日志,正是一个 JSON 格式的结构化日志。
以上便是我们设计的错误码及错误包在实际开发场景中的应用。
使用建议
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了一些错误码及错误包的使用建议,现在将其分享给你。
使用尽量少的 HTTP 状态码
HTTP 状态码大概分为 5 大类,分别是 1XX、2XX、3XX、4XX、5XX。根据我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并不会使用全部的状态码,最常用的状态码不超过 10 个。
所以即使我们设计的业务错误码支持携带 HTTP 状态码,但也不推荐使用过多的 HTTP 状态码,以免加重前端工作量。
推荐在错误码中使用的 HTTP 状态码如下:
400: 请求不合法
401: 认证失败
403: 授权失败
404: 资源未找到
500: 系统错误
其中 4XX 代表客户端错误,而如果是服务端错误,则统一使用 500 状态码,具体错误原因可以通过业务错误码定位。
使用中间件来记录错误日志
由于我们设计的错误包支持 Unwrap
操作,所以建议出现错误时的处理流程如下:
最底层代码遇到错误时通过
errors.New/fmt.Errorf
来创建一个错误对象,然后将错误返回(可选择性的记录一条日志)。
func Query(id int) (obj, error) { // do something return nil, fmt.Errorf("%d not found", id) }
中间过程中处理函数遇到下层函数返回的错误,不做任何额外处理,直接将其向上层返回。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在处理用户请求的 Handler 函数中(如
ShowAccount
)通过apierr.WrapC
将错误包装成一个APIError
返回。
if err != nil { return apierr.WrapC(CodeNotFound, err) }
最上层代码通过在框架层面实现的中间件(如实现一个 after hook middleware)来统一处理错误,打印完整错误日志、发送邮件提醒等,并将安全的错误信息返回给前端。如我们实现的
ResponseError
函数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go语言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编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若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内容,请关注golang学习网行业资讯频道。
终于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这篇关于《go语言规范RESTful API业务错误处理的方法是什么》的介绍应该让你收获多多了吧!欢迎大家收藏或分享给更多需要学习的朋友吧~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也会发布Golang相关知识,快来关注吧!
-
185 收藏
-
194 收藏
-
460 收藏
-
462 收藏
-
485 收藏
-
233 收藏
-
322 收藏
-
181 收藏
-
316 收藏
-
244 收藏
-
300 收藏
-
- 前端进阶之JavaScript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是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一般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佳的实践。本课程的主打内容包括JS常见设计模式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打造一站式知识长龙服务,适合有JS基础的同学学习。
- 立即学习 542次学习
-
- GO语言核心编程课程
- 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全面具体可落地,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将GO核心编程技术、编程思想、底层实现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贴近时代脉搏,做IT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 立即学习 507次学习
-
- 简单聊聊mysql8与网络通信
- 如有问题加微信:Le-studyg;在课程中,我们将首先介绍MySQL8的新特性,包括性能优化、安全增强、新数据类型等,帮助学生快速熟悉MySQL8的最新功能。接着,我们将深入解析MySQL的网络通信机制,包括协议、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让
- 立即学习 497次学习
-
-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基础与实战
- 在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中,正则表达式,都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它提供了高效的字符串匹配与捕获机制,可以极大的简化程序设计。
- 立即学习 487次学习
-
- 从零制作响应式网站—Grid布局
- 本系列教程将展示从零制作一个假想的网络科技公司官网,分为导航,轮播,关于我们,成功案例,服务流程,团队介绍,数据部分,公司动态,底部信息等内容区块。网站整体采用CSSGrid布局,支持响应式,有流畅过渡和展现动画。
- 立即学习 484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