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linux

Linux非阻塞IO详解与入门指南

时间:2025-07-01 15:51:33 219浏览 收藏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系统中的五种IO模型,重点介绍了非阻塞IO的入门知识。从阻塞IO到非阻塞IO,再到信号驱动IO、IO多路复用和异步IO,文章通过生动的钓鱼场景类比,帮助读者理解每种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特别地,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fcntl()函数将阻塞IO修改为非阻塞模式,并通过错误码EWOULDBLOCK/EAGAIN进行状态判断。本文旨在为读者构建IO模型的基础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IO多路复用(如select、poll和epoll)以及Reactor模式奠定基础,助力读者掌握高性能服务器开发的关键技术。

前言:

在之前的讲解中,我们已经完成了网络基本原理的介绍。整个过程围绕TCP/IP四层协议展开,详细讲述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以及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内容。至于一些小主题,比如ARP欺骗、HTTP协议的工作机制、cookie与session等细节,我们将在后续进行补充说明。

从本文开始,我们将重点转向IO相关的问题。通过了解不同的IO模型,逐步引出多路复用的核心概念,并深入讲解select、poll和epoll的实现方式,最终还会单独介绍Reactor模式。至此,关于网络的基本知识也将告一段落。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对五种IO模型的解析。


五种IO模型

什么是IO?

提到IO这个话题,其实它贯穿了我们学习编程的各个阶段。从C语言中的printf和scanf函数,到文件操作中的read和write,再到Linux系统中的文件描述符概念,甚至在网络通信中也频繁使用文件描述符,这些都体现了IO在编程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我们一直将IO理解为输入输出,但其背后的过程远不止如此。以scanf为例,当程序运行到该函数时会处于阻塞状态,直到用户输入数据为止。这说明IO过程中存在一个“等待”的环节。

实际上,完整的IO操作包含两个核心部分:等待拷贝。也就是说,只有当数据准备就绪(例如用户输入),系统才会将其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程序的缓冲区中。

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阻塞IO,当然也存在其他类型的IO模型,我们将在下文中逐一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在MySQL索引优化中提到的“减少IO次数”就是为了提升效率,而高效的IO正是通过降低“等待”在整个IO过程中的占比来实现的。


IO模型详解

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可以借助钓鱼的场景来类比五种IO模型:

  • 张三拿着一根鱼竿坐在池边,眼睛只盯着这一根鱼竿,鱼没上钩他就什么都不做——这是阻塞IO
  • 李四同样拿着一根鱼竿,但他并不一直盯着,而是隔段时间回来查看一次——这就是非阻塞轮询IO
  • 王五给鱼竿绑了个铃铛,一旦有鱼咬钩就会收到提示——类似于信号驱动IO
  • 赵六带了一卡车的鱼竿,同时监控多个鱼竿的状态,逐个检查是否有鱼上钩——对应的是IO多路复用模型
  • 田七则更聪明,他雇了一个助手专门负责钓鱼,自己专心干别的事情——这代表的是异步IO模型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每种模型的实际含义。


1. 阻塞IO(Blocking IO)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IO方式。像read()recvfrom()scanf()等函数默认都是阻塞调用。如果当前没有可用数据,程序会一直等待直到数据到达。若强行设置为非阻塞模式但未准备好数据,则返回错误码11(EAGAIN/EWOULDBLOCK)。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2.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顾名思义,这种模型不会让进程长时间挂起。但它需要不断尝试读写操作(即轮询),因此可能会浪费大量CPU资源。适用于特定高并发场景。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3. 信号驱动IO(Signal-driven IO)

通过注册信号处理函数(如SIGIO),当数据就绪时由内核主动通知应用程序。这种方式避免了持续轮询,但仍属于同步IO范畴。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4. 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

本质上是阻塞IO的一种扩展形式,允许单个线程同时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典型的实现包括select()poll()epoll(),它们能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是高性能服务器常用技术。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5. 异步IO(Asynchronous IO)

真正意义上的非阻塞IO。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立即返回,之后由操作系统完成数据准备和复制工作,并通过信号或回调通知应用程序。由于全程不阻塞主线程,因此称为异步。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在这五种模型中,IO多路复用因其高效性被广泛采用,也是我们后续重点研究的方向。


非阻塞IO的实现方法

如果我们希望将原本阻塞的IO操作改为非阻塞模式,可以使用fcntl()函数修改文件描述符的状态标志位。例如:

void SetNoBlock() {
    int n = ::fcntl(0, F_GETFL);
    if (n < 0) {
        // 错误处理
    }
    n |= O_NONBLOCK;
    fcntl(0, F_SETFL, n);
}

此时再次调用read()函数,如果没有可读数据,它将立刻返回-1并设置错误码为EWOULDBLOCKEAGAIN,这两个宏值实际上是相同的(均为11)。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初识Linux · 五种IO模型和非阻塞IO

以上就是关于IO模型的基本概述,作为后续深入探讨的一个铺垫。

以上就是《Linux非阻塞IO详解与入门指南》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IO模型,非阻塞IO,fcntl,IO多路复用,阻塞IO的资料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