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业界新闻

中国首座海水光伏项目投用,年发电1670万度

时间:2025-07-14 16:03:48 326浏览 收藏

中国首座海水光伏项目在青岛投用!据中国石化报道,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已建成,年发电量高达167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应用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创新漂浮式结构,充分利用海水自然冷却效应,提升发电效率。研发团队攻克了海水腐蚀、生物附着等技术难题,开发出抗盐雾、防藤壶的专用浮体和支架,以及可抵御强风的水下锚固系统,为沿海及浅海地区的光伏建设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该项目是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光伏发电→绿色电力→电解水制绿氢”的完整新能源体系,助力绿色炼油和氢能源交通发展。

7 月 2 日消息,据中国石化官微报道,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应用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结合此前投运的桩基式水面光伏设施,成为目前中国石化规模最大的水上光伏电站。整个项目年发电量达 1670 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4 万吨,相当于种植 75 万株树木,对推动漂浮式光伏在沿海和浅海区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年发绿电 1670 万千瓦时

该漂浮式光伏系统建于与海洋连通的水域之上,充分利用海水表面空间进行发电。项目位于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区内,具备零碳排放、高效能、低成本等优点,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 7.5 兆瓦。项目采用创新性的漂浮式结构设计,通过让光伏板随潮汐同步升降,使板体与水面距离大幅缩短,仅为传统固定桩基结构的十分之一,从而最大程度利用海水自然冷却效应,提升发电效率 5% 至 8%。

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年发绿电 1670 万千瓦时

在完全暴露于海水环境的情况下,光伏系统面临如海水腐蚀、生物附着及潮汐波动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技术难题,研发团队联合国内领先的材料研究与浮体制造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开发出抗盐雾侵蚀、防藤壶附着的专用浮体与支架;二是研制出可抵御 13 级强风、适应最大 3.5 米潮差的水下锚固系统,相比传统桩基结构投资降低约 10%;三是将光伏组件与电缆布置于贴近水面的巡检通道,显著提高运维安全性并降低成本。这些技术创新为沿海及浅海地区的光伏建设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项目的成本优化。

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年发绿电 1670 万千瓦时

在此之前,青岛炼化已成功建成全国首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氢站和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随着此次水面光伏系统的全面投产,青岛炼化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被彻底打通,构建起“光伏发电→绿色电力→电解水制绿氢”的完整新能源体系,推动氢能与光伏的协同发展,并为绿色炼油和氢能源交通提供资源支撑。未来,青岛炼化将继续依托新能源优势,计划新增 23 兆瓦漂浮式光伏项目,进一步增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年发绿电 1670 万千瓦时

终于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这篇关于《中国首座海水光伏项目投用,年发电1670万度》的介绍应该让你收获多多了吧!欢迎大家收藏或分享给更多需要学习的朋友吧~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也会发布科技周边相关知识,快来关注吧!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