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集合使用教程详解
时间:2025-09-02 14:49:51 492浏览 收藏
小伙伴们对文章编程感兴趣吗?是否正在学习相关知识点?如果是,那么本文《Python集合怎么用?集合基础教程详解》,就很适合你,本篇文章讲解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在之后的文章中也会多多分享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
集合是Python中用于存储唯一元素且无序的数据结构,支持高效去重和成员检测。它可通过花括号或set()函数创建,能执行交集、并集、差集等数学运算。集合元素必须为不可变类型(如数字、字符串、元组),不可变集合frozenset可作为字典键或嵌套在其他集合中。使用时需注意:{}创建的是字典而非集合,空集合应使用set();集合无序,不支持索引;频繁成员查找时性能优于列表。适用于去重、权限验证、数据关系分析等场景。
Python里的集合(set)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据结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存储的元素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没有固定的顺序。你可以用它来快速去重、进行数学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非常适合处理需要保持元素唯一性的场景。
解决方案
在Python中,集合的使用其实非常直观,它就像我们数学课上学的集合概念一样。我个人觉得,集合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天生自带的“去重”能力,这在很多数据清洗的场景下简直是神来之笔。
创建集合: 创建集合有两种主要方式。如果你有一堆元素,想直接把它们变成集合,可以这样:
# 直接使用花括号创建集合,元素会自动去重 my_set = {1, 2, 3, 2, 1, 4} print(my_set) # 输出: {1, 2, 3, 4} (顺序可能不同) # 从列表、元组等可迭代对象创建集合 another_set = set([5, 6, 6, 7]) print(another_set) # 输出: {5, 6, 7} # 创建一个空集合,注意不能直接用 {},因为那会创建一个空字典 empty_set = set() print(empty_set) # 输出: set()
添加和删除元素: 集合是可变的,你可以随时往里面添加或删除元素。
my_set = {1, 2, 3} # 添加单个元素 my_set.add(4) my_set.add(2) # 尝试添加已存在的元素,集合不会有变化 print(my_set) # 输出: {1, 2, 3, 4} # 删除元素: # remove() 方法:如果元素不存在,会抛出 KeyError 错误 my_set.remove(3) print(my_set) # 输出: {1, 2, 4} # my_set.remove(5) # 这行会报错 # discard() 方法:如果元素不存在,不会报错,更安全 my_set.discard(4) my_set.discard(5) # 不会报错 print(my_set) # 输出: {1, 2} # pop() 方法:随机删除并返回一个元素。由于集合无序,你不知道会删除哪个 # removed_item = my_set.pop() # print(f"删除了: {removed_item}, 集合变为: {my_set}") # clear() 方法:清空集合 my_set.clear() print(my_set) # 输出: set()
集合间的操作(数学运算): 这才是集合真正强大的地方,尤其是在处理数据关系时。
set1 = {1, 2, 3, 4} set2 = {3, 4, 5, 6} # 并集 (Union):包含两个集合所有不重复的元素 # 运算符 | 或 union() 方法 union_set = set1 | set2 print(f"并集: {union_set}") # 输出: {1, 2, 3, 4, 5, 6} print(f"并集 (方法): {set1.union(set2)}") # 交集 (Intersection):包含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 运算符 & 或 intersection() 方法 intersection_set = set1 & set2 print(f"交集: {intersection_set}") # 输出: {3, 4} print(f"交集 (方法): {set1.intersection(set2)}") # 差集 (Difference):包含在 set1 但不在 set2 的元素 # 运算符 - 或 difference() 方法 difference_set = set1 - set2 print(f"差集 (set1 - set2): {difference_set}") # 输出: {1, 2} print(f"差集 (方法): {set1.difference(set2)}") # 对称差集 (Symmetric Difference):包含在 set1 或 set2 中,但不同时存在的元素 # 运算符 ^ 或 symmetric_difference() 方法 symmetric_diff_set = set1 ^ set2 print(f"对称差集: {symmetric_diff_set}") # 输出: {1, 2, 5, 6} print(f"对称差集 (方法): {set1.symmetric_difference(set2)}")
其他常用操作:
my_set = {1, 2, 3, 4} # 检查元素是否存在 print(3 in my_set) # 输出: True print(5 in my_set) # 输出: False # 获取集合大小 print(len(my_set)) # 输出: 4 # 迭代集合 (注意:由于无序,每次迭代顺序可能不同) for item in my_set: print(item)
集合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成员检测(in
操作)和自动去重。当你的数据需要这些特性时,集合往往是比列表更好的选择。
集合与列表、元组有何不同?何时选择使用集合?
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数据库里拉出一堆数据,里面可能有很多重复项,如果直接用列表处理,去重效率不高,代码也啰嗦。这时候,把数据一股脑扔进集合,再转回来,瞬间清爽。这其实就引出了集合、列表和元组三者最根本的区别,以及我们该怎么选择。
从根本上讲,它们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元素唯一性 (Uniqueness):
- 集合 (Set): 强制要求所有元素都是唯一的。你添加重复的元素,它也不会报错,但集合里最终只会保留一个。
- 列表 (List): 允许存在重复元素。
- 元组 (Tuple): 同样允许存在重复元素。
元素顺序 (Order):
- 集合 (Set): 是无序的。这意味着你不能通过索引访问集合里的元素,也不能指望每次迭代时元素的顺序都一样。
- 列表 (List): 是有序的。元素有固定的位置(索引),可以根据索引访问。
- 元组 (Tuple): 同样是有序的。
可变性 (Mutability):
- 集合 (Set): 是可变的。你可以添加、删除元素。但集合内的元素本身必须是不可变的(hashable),比如数字、字符串、元组,但不能是列表、字典或另一个集合。
- 列表 (List): 是可变的。你可以修改、添加、删除元素。
- 元组 (Tuple): 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其内容(虽然如果元组里包含可变对象,那个可变对象本身可以被修改)。
索引 (Indexing):
- 集合 (Set): 不支持索引和切片,因为它是无序的。
- 列表 (List): 支持索引和切片。
- 元组 (Tuple): 支持索引和切片。
何时选择使用集合?
理解了这些差异,选择就变得清晰了:
- 需要快速去重时: 这是集合最常见的用途。比如,你从日志文件里提取了一堆IP地址,想知道有多少个独立的IP,把它们扔进集合里就行了。
- 进行高效的成员检测时: 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element in my_set
)通常比在列表或元组中快得多,因为集合内部使用了哈希表(hash table)实现。如果你需要频繁地检查某个值是否存在于一个大数据集中,集合是首选。 - 执行数学上的集合操作时: 比如你想找出两个用户群体的共同兴趣(交集),或者找出某个用户独有的权限(差集),集合的
union()
,intersection()
,difference()
,symmetric_difference()
方法就非常方便和高效。 - 当你不需要关心元素顺序时: 如果元素的顺序对你来说不重要,那么集合的无序性不会成为问题。
简而言之,当“唯一性”和“快速查找”是你的核心需求,且“顺序”不重要时,集合就是你的最佳拍档。
集合的常见操作与进阶应用
除了那些基础的增删改查,集合在实际项目里还有很多巧妙的用法。比如,你想知道两个列表里到底有哪些是重合的,或者一个列表是不是另一个的子集,集合的这些方法就派上大用场了。
1. 子集、超集与不相交集判断:
这组操作在权限管理、数据验证等场景中特别有用。
set_a = {1, 2, 3} set_b = {1, 2, 3, 4, 5} set_c = {6, 7} # issubset():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print(f"set_a 是 set_b 的子集吗? {set_a.issubset(set_b)}") # True print(f"set_b 是 set_a 的子集吗? {set_b.issubset(set_a)}") # False # issuperset():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print(f"set_b 是 set_a 的超集吗? {set_b.issuperset(set_a)}") # True print(f"set_a 是 set_b 的超集吗? {set_a.issuperset(set_b)}") # False # isdisjoint():判断两个集合是否完全没有共同元素(不相交) print(f"set_a 和 set_c 不相交吗? {set_a.isdisjoint(set_c)}") # True print(f"set_a 和 set_b 不相交吗? {set_a.isdisjoint(set_b)}") # False
2. frozenset(不可变集合):
Python 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集合类型 frozenset
,它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一旦创建,你就不能添加或删除元素。这有什么用呢?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
- 作为字典的键: 字典的键必须是不可变的(hashable),普通集合是可变的,所以不能作为字典键。但
frozenset
可以。 - 作为其他集合的元素: 普通集合的元素也必须是不可变的,所以你不能在一个集合里嵌套另一个普通集合。但你可以嵌套
frozenset
。
fs = frozenset([1, 2, 3]) print(fs) # 输出: frozenset({1, 2, 3}) # fs.add(4) # 这行会报错: AttributeError: 'frozense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dd' # 将 frozenset 作为字典的键 my_dict = {frozenset({'apple', 'banana'}): '水果组合', frozenset({'carrot', 'potato'}): '蔬菜组合'} print(my_dict[frozenset({'apple', 'banana'})]) # 输出: 水果组合 # 将 frozenset 作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nested_set = {1, frozenset({2, 3}), 4} print(nested_set) # 输出: {1, 4, frozenset({2, 3})} (顺序可能不同)
3. 实际应用场景示例:
数据去重: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
data_with_duplicates = [1, 5, 2, 1, 3, 5, 4, 2] unique_data = list(set(data_with_duplicates)) print(f"去重后的数据: {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顺序可能不同)
查找共同元素: 比如找出两个班级都选了哪些课。
class_a_courses = {'Math', 'Physics', 'Chemistry', 'English'} class_b_courses = {'Biology', 'Chemistry', 'History', 'Math'} common_courses = class_a_courses.intersection(class_b_courses) print(f"两个班级都选的课程: {common_courses}") # 输出: {'Math', 'Chemistry'}
查找独有元素: 找出某个班级独选的课。
only_class_a = class_a_courses.difference(class_b_courses) print(f"A班独选的课程: {only_class_a}") # 输出: {'Physics', 'English'}
权限或标签匹配: 检查用户是否拥有所有必需的权限。
user_permissions = {'read', 'write', 'delete', 'admin'} required_permissions = {'read', 'write'} critical_permissions = {'admin', 'audit'} # 用户是否拥有所有必需权限 if required_permissions.issubset(user_permissions): print("用户拥有所有必需权限。") # 用户是否拥有任何关键权限 if not critical_permissions.isdisjoint(user_permissions): print("警告:用户拥有关键权限!")
集合的这些进阶用法,让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去重工具,更是一个在数据分析、权限管理、关系判断等领域都极其高效的数据结构。
处理集合的注意事项与潜在陷阱
虽然集合用起来很爽,但也有几个小坑需要注意,不然很容易踩雷。理解这些细节能让你更稳健地使用集合。
1. 集合元素必须是不可变的(Hashable):
这是集合最核心的限制之一。集合内部为了实现快速查找和去重,使用了哈希表(hash table)的原理。这意味着集合里的每个元素都必须是“可哈希的”(hashable)。简单来说,一个对象如果它的哈希值(hash value)在其生命周期内是固定的,并且可以与其他对象进行比较,那么它就是可哈希的。
- 可哈希的类型: 数字(int, float)、字符串(str)、元组(tuple)、frozenset。
- 不可哈希的类型: 列表(list)、字典(dict)、普通集合(set)。因为它们是可变的,它们的哈希值可能随时改变,这会破坏哈希表的结构。
如果你尝试将不可哈希的对象添加到集合中,Python 会抛出 TypeError
。
my_set = {1, 2, "hello"} # my_set.add([3, 4]) # 这行会报错: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 my_set.add({'a': 1}) # 这行会报错: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dict' # my_set.add({5, 6}) # 这行会报错: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set' # 但是可以添加元组 my_set.add((3, 4)) print(my_set) # 输出: {1, 2, 'hello', (3, 4)} (顺序可能不同)
所以,当你需要集合中包含“集合”这类结构时,记得使用 frozenset
。
2. 创建空集合的陷阱:{}
与 set()
:
这是初学者常犯的一个小错误。
{}
:当你写{}
时,Python 默认创建的是一个空字典,而不是空集合。set()
:要创建一个空集合,你必须使用set()
构造函数。
empty_dict = {} empty_set = set() print(type(empty_dict)) # 输出:print(type(empty_set)) # 输出:
这个细节在代码中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行为,尤其是在后续操作中。
3. 集合是无序的,不要依赖元素顺序:
虽然这在前面已经提过,但它太重要了,值得再次强调。集合不会保留元素的插入顺序,每次你打印集合或迭代它时,元素的顺序都可能不同。
my_set = {1, 2, 3, 4, 5} print(my_set) # 第一次运行可能输出 {1, 2, 3, 4, 5} print(my_set) # 第二次运行可能输出 {5, 1, 2, 3, 4} (取决于Python版本和内部哈希实现) # 如果你需要有序且去重的数据,通常的做法是先用集合去重,再转换回列表并排序 data = [3, 1, 4, 1, 5, 9, 2, 6] sorted_unique_data = sorted(list(set(data))) print(f"有序去重数据: {sorted_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6, 9]
如果你在代码中假设集合会保持某种顺序,那么你的程序很可能会在某些时候出现难以调试的错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是否有顺利帮助你解决问题?若是能给你带来学习上的帮助,请大家多多支持golang学习网!更多关于文章的相关知识,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451 收藏
-
429 收藏
-
310 收藏
-
104 收藏
-
308 收藏
-
255 收藏
-
220 收藏
-
203 收藏
-
295 收藏
-
266 收藏
-
201 收藏
-
446 收藏
-
- 前端进阶之JavaScript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是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一般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佳的实践。本课程的主打内容包括JS常见设计模式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打造一站式知识长龙服务,适合有JS基础的同学学习。
- 立即学习 543次学习
-
- GO语言核心编程课程
- 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全面具体可落地,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将GO核心编程技术、编程思想、底层实现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贴近时代脉搏,做IT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 立即学习 511次学习
-
- 简单聊聊mysql8与网络通信
- 如有问题加微信:Le-studyg;在课程中,我们将首先介绍MySQL8的新特性,包括性能优化、安全增强、新数据类型等,帮助学生快速熟悉MySQL8的最新功能。接着,我们将深入解析MySQL的网络通信机制,包括协议、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让
- 立即学习 499次学习
-
-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基础与实战
- 在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中,正则表达式,都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它提供了高效的字符串匹配与捕获机制,可以极大的简化程序设计。
- 立即学习 487次学习
-
- 从零制作响应式网站—Grid布局
- 本系列教程将展示从零制作一个假想的网络科技公司官网,分为导航,轮播,关于我们,成功案例,服务流程,团队介绍,数据部分,公司动态,底部信息等内容区块。网站整体采用CSSGrid布局,支持响应式,有流畅过渡和展现动画。
- 立即学习 484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