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业界新闻

北京影像展开幕,讲述老北京故事

时间:2025-09-03 18:40:07 337浏览 收藏

**北京影像展盛大启幕:光影交织,讲述你我记忆中的老北京故事** 由北京电视台打造的“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展览于8月8日开幕,这是一场以百姓家庭影像为核心的视觉盛宴,汇集了自19世纪以来的珍贵影像,以及朱宪民、王文澜等摄影大家的经典之作,更包含大量市民提供的家庭照片。展览分为“穿越时空的京城画卷”等四大主题单元,不仅展现了老店铺的烟火气息、校园的青春活力、胡同的市井百态,还呈现了北京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建筑。展览亮点在于聚焦本土影像,唤醒城市集体记忆,从百姓视角记录时代变迁,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北京的魅力,唤醒深藏于心的城市记忆。

由北京电视台 BRTV 倾力打造的第三季《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收官大展——“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于8月8日在酷车小镇的“和艺术馆”隆重启幕。这场专为首都民众献上的视觉盛宴,以寻常百姓的家庭影像为核心,串联起一段段真实动人的生活片段,凝聚成一部由北京人亲手书写、饱含集体情感与城市温度的影像编年史,堪称一部用镜头镌刻的平民版北京记忆。

北京电视台主办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 影像展在京启幕

步入展厅,犹如踏入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老店铺升腾的烟火气息、校园中回荡的青春笑声、胡同深处的市井百态,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自然景致与历史建筑,在光影交错间缓缓铺展,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沉的历史回响。

北京电视台主办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 影像展在京启幕

本次展览匠心独运,划分为四大主题单元:“穿越时空的京城画卷”“家国情怀的温暖印记”“共鸣满满的京城往事”“立体北京的自然与建筑之美”。展出的千余幅作品涵盖广泛,既有中外摄影师留存的自19世纪以来的珍贵影像,也汇聚了朱宪民、王文澜、郭建设、吴强等纪实摄影大家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经典之作;同时还呈现了当代摄影人创作的《古韵北京》《人文北京》《空中看北京》《远眺北京》《鸟鸣北京》等多个系列作品。其中,巫文云院长带来的《长城云海系列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北京电视台主办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 影像展在京启幕

在开幕当天的采访中,巫文云深情分享:“2022年我前后17次登上长城,仅箭扣段就去了6次。这次展出的6幅作品全部拍摄于箭扣长城的云海奇观。长城不仅是古老的军事遗存,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北京的地标,也是国家的骄傲。那翻涌的云海如梦似幻,我用镜头捕捉这些瞬间,就是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长城的壮美、北京的魅力、中国的风采。”

展览巧妙融合泛黄的银盐底片、斑驳的家庭老照片与当代鲜活的城市影像,构建出一场跨越百年的视觉对话。这些来自民间的“生活日记”与静态历史影像相互映照,共同汇成一条从岁月深处奔流而来的视觉长河,充满诗意与生命力。

北京电视台主办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 影像展在京启幕

此次展览亮点纷呈。首先,秉持“北京人爱看、能参与”的理念,核心板块“穿越时空,看北京”汇集了自1860年代至今的珍贵影像,致力于唤醒城市集体记忆。其次,大量展品源自普通市民的家庭相册,策展团队强调:正是这些日常片段拼凑出了最真实的城市变迁图景,它们跳脱官方叙事,从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折射时代演进,以平民视角记录历史。再者,展览特别呈现了北京人心中的老字号品牌(如六必居、瑞蚨祥、红星二锅头等),并设置“校园故事”专题,精准触发不同年代观众的成长共鸣与身份认同。最后,展览明确聚焦本土影像,集中展示北京人拍摄的北京事,强化了市民在“自家记忆”中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

展览更蕴含多重价值:在历史层面,它补全了宏大叙事之外的生活细节,成为研究北京社会演变与民俗文化的珍贵视觉档案;在文化层面,它承载着最地道的“京味儿”记忆,是城市精神与集体情感的真实写照;在社会层面,它让普通人成为历史的叙述者与主角,极大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自信。“由民而生,为民而展”的亲民定位,本身就是展览最动人的价值所在。

北京电视台主办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中的北京” 影像展在京启幕

透过这些多维度、全景式的影像记录,观众得以穿越时空,更深刻地理解北京、感知北京、热爱北京。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城市变迁的回顾,更是一次集体记忆的深情唤醒。

终于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这篇关于《北京影像展开幕,讲述老北京故事》的介绍应该让你收获多多了吧!欢迎大家收藏或分享给更多需要学习的朋友吧~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也会发布科技周边相关知识,快来关注吧!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