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类与对象入门教程
时间:2025-09-28 09:27:31 477浏览 收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既然打开了这篇文章《Python 类与对象详解教程》,就坚持看下去吧!文中内容包含等等知识点...希望你能在阅读本文后,能真真实实学到知识或者帮你解决心中的疑惑,也欢迎大佬或者新人朋友们多留言评论,多给建议!谢谢!
类是对象的模板,定义属性和方法;实例化创建具体对象。__init__ 初始化实例,self 指向当前对象。类属性共享,实例属性独有。实例方法操作对象状态,类方法用 @classmethod 装饰,操作类本身;静态方法用 @staticmethod 装饰,不依赖类或实例状态,作为工具函数使用。
Python的类定义,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对现实世界或抽象概念进行建模的一种方式,它提供了一个蓝图,而实例化则是根据这个蓝图“生产”出具体的、拥有自己状态和行为的个体——对象。简单来说,类是模板,对象是根据模板制造出来的具体物品。
解决方案
要搞懂Python的类定义与实例化,我们得从最基础的语法结构说起。定义一个类,我们用class
关键字,后面跟着类的名称,通常遵循驼峰命名法(如MyClass
)。类内部可以包含属性(变量)和方法(函数)。而实例化,就是通过调用这个类名,像调用函数一样,来创建一个对象。
# 类的定义 class Car: # 类属性:所有Car对象共享的属性 wheels = 4 # __init__ 方法:当对象被创建时自动调用,用于初始化实例属性 def __init__(self, make, model, year): # 实例属性:每个Car对象独有的属性 self.make = make self.model = model self.year = year self.engine_on = False # 默认引擎关闭 # 实例方法:操作实例属性的行为 def start_engine(self): if not self.engine_on: self.engine_on = True print(f"The {self.year} {self.make} {self.model}'s engine is now on.") else: print("The engine is already running.") def stop_engine(self): if self.engine_on: self.engine_on = False print(f"The {self.year} {self.make} {self.model}'s engine is now off.") else: print("The engine is already off.") def display_info(self): print(f"Car Info: {self.year} {self.make} {self.model}, Wheels: {Car.wheels}") # 类的实例化 my_car = Car("Toyota", "Camry", 2020) your_car = Car("Honda", "Civic", 2022) # 访问实例属性 print(my_car.make) # 输出: Toyota print(your_car.model) # 输出: Civic # 调用实例方法 my_car.start_engine() # 输出: The 2020 Toyota Camry's engine is now on. my_car.display_info() # 输出: Car Info: 2020 Toyota Camry, Wheels: 4 your_car.start_engine() your_car.stop_engine() # 访问类属性 print(Car.wheels) # 输出: 4 print(my_car.wheels) # 也可以通过实例访问,但通常建议通过类名访问类属性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__init__
方法是每个类定义中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它负责在对象创建时进行初始化。self
参数是Python约定俗成的,它代表了当前正在操作的那个实例对象本身。理解了这些,基本上就掌握了Python面向对象编程的门槛。
__init__
方法:它是构造函数吗?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很多人刚接触Python类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把__init__
方法当成其他语言(比如Java或C++)里的构造函数。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在Python里,当你说my_object = MyClass(...)
的时候,实际上会发生两个步骤:首先,Python会调用__new__
方法来创建一个新的实例对象;然后,才会调用这个新创建的实例的__init__
方法来对它进行初始化。所以,__init__
更准确的称呼是“初始化方法”或“初始化器”。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一下,你生产了一批汽车,但每辆车出厂时,你总得给它贴上品牌、型号、年份这些标签,对吧?__init__
就是干这个活儿的。它确保了每个新创建的Car
对象在被使用之前,都拥有了它最基本、最核心的状态。如果没有它,或者它初始化不当,你的对象可能就处于一个“未定义”或“不完整”的状态,后续的操作就容易出错了。在我日常开发中,我总是会花时间仔细考虑__init__
里需要哪些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如何正确地设置实例的初始状态,这往往决定了一个类是否好用、是否健壮。
类属性与实例属性:什么时候该用谁?
这是另一个初学者常犯迷糊的地方。简单来说,类属性是属于类本身的,所有该类的实例都共享同一个类属性。而实例属性则是每个实例独有的,它们的值可以互不影响。
类属性 (Class Attributes):定义在类内部、方法外部的变量。它们通常用来存储那些与类的所有实例都相关、且值通常不变的数据,或者作为所有实例的默认值。比如上面
Car
例子中的wheels = 4
,所有的汽车都有四个轮子,这是汽车这个“物种”的共性,所以它适合作为类属性。如果某个实例修改了类属性,那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其他实例(除非你先给实例创建了一个同名的实例属性)。class MyClass: class_var = "I am a class variable" obj1 = MyClass() obj2 = MyClass() print(obj1.class_var) # I am a class variable print(obj2.class_var) # I am a class variable MyClass.class_var = "Modified by class" # 通过类修改 print(obj1.class_var) # Modified by class print(obj2.class_var) # Modified by class obj1.class_var = "Modified by obj1" # 这创建了一个新的实例属性,不再是类属性 print(obj1.class_var) # Modified by obj1 print(obj2.class_var) # Modified by class (obj2仍然访问的是类属性)
我个人觉得,类属性很适合用来做一些常量定义或者作为工厂模式中的共享配置。
实例属性 (Instance Attributes):定义在
__init__
方法内部,并且通过self.attribute_name
来赋值的变量。它们是每个对象独有的状态。比如Car
的make
、model
、year
,每辆车的品牌型号年份都不一样,所以它们是实例属性。class AnotherClass: def __init__(self, value): self.instance_var = value obj_a = AnotherClass("Value A") obj_b = AnotherClass("Value B") print(obj_a.instance_var) # Value A print(obj_b.instance_var) # Value B
选择哪种属性,关键在于你这个数据是“共享的”还是“独有的”。如果所有对象都应该有相同的值,或者这个值代表了类本身的特性,那就用类属性;如果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独立的状态,那就用实例属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决策,直接影响你代码的内存使用和逻辑清晰度。
方法的种类:普通方法、类方法与静态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Python的类不仅仅是数据(属性)的容器,它还定义了操作这些数据(或与类相关)的行为(方法)。在Python中,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实例方法、类方法和静态方法。
实例方法 (Instance Methods):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方法类型,比如
Car
类中的start_engine
、stop_engine
。它们必须接收self
作为第一个参数,这个self
就是调用该方法的实例对象本身。实例方法可以访问和修改实例属性,也可以访问类属性。它们是对象行为的核心。class Example: def instance_method(self): print(f"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called by {self}")
当我需要一个方法去改变某个特定对象的状态时,或者这个方法的操作依赖于该对象的具体数据时,我肯定会用实例方法。
类方法 (Class Methods): 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来定义。它接收cls
作为第一个参数,这个cls
代表的是类本身,而不是实例。类方法可以访问和修改类属性,但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属性(除非通过cls
创建新实例)。它们常用于工厂方法,或者操作类属性,或者与类本身相关的操作。class MyClassWithMethods: class_level_data = "Shared Data"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_example(cls, new_data): print(f"This is a class method, called by class {cls.__name__}") print(f"Current class data: {cls.class_level_data}") cls.class_level_data = new_data # 可以修改类属性 print(f"New class data: {cls.class_level_data}")
在我看来,类方法非常适合那些不需要特定实例数据,但又需要操作类本身或者创建类实例的场景。比如,你可能有一个类方法,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来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
静态方法 (Static Methods): 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来定义。它不接收self
也不接收cls
作为第一个参数。静态方法与类或实例都没有直接关系,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函数,只是恰好被放在了类的命名空间下。它不能访问类属性,也不能访问实例属性。通常用于那些逻辑上与类相关,但又不需要访问类或实例特定数据的工具函数。class UtilityClass: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_example(x, y): print("This is a static method.") return x + y
我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静态方法呢?当一个函数与类有逻辑上的关联,但它完全不需要访问任何类或实例的状态时。比如,一个数据校验函数,它接收一些参数并返回布尔值,这个函数可能属于某个类,但它本身并不依赖于类的任何内部状态。如果我发现一个方法没有使用
self
或cls
,我就会考虑把它变成一个静态方法,这能让代码更清晰,也暗示了它的独立性。
理解这三种方法的区别,并知道何时使用它们,是写出优雅、高效Python代码的关键。它们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抽象和控制,让我们可以更灵活地组织代码。
终于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这篇关于《Python类与对象入门教程》的介绍应该让你收获多多了吧!欢迎大家收藏或分享给更多需要学习的朋友吧~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也会发布文章相关知识,快来关注吧!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501 收藏
-
110 收藏
-
413 收藏
-
416 收藏
-
281 收藏
-
233 收藏
-
134 收藏
-
180 收藏
-
408 收藏
-
324 收藏
-
435 收藏
-
379 收藏
-
267 收藏
-
- 前端进阶之JavaScript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是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一般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佳的实践。本课程的主打内容包括JS常见设计模式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打造一站式知识长龙服务,适合有JS基础的同学学习。
- 立即学习 543次学习
-
- GO语言核心编程课程
- 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全面具体可落地,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将GO核心编程技术、编程思想、底层实现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贴近时代脉搏,做IT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 立即学习 516次学习
-
- 简单聊聊mysql8与网络通信
- 如有问题加微信:Le-studyg;在课程中,我们将首先介绍MySQL8的新特性,包括性能优化、安全增强、新数据类型等,帮助学生快速熟悉MySQL8的最新功能。接着,我们将深入解析MySQL的网络通信机制,包括协议、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让
- 立即学习 499次学习
-
-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基础与实战
- 在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中,正则表达式,都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它提供了高效的字符串匹配与捕获机制,可以极大的简化程序设计。
- 立即学习 487次学习
-
- 从零制作响应式网站—Grid布局
- 本系列教程将展示从零制作一个假想的网络科技公司官网,分为导航,轮播,关于我们,成功案例,服务流程,团队介绍,数据部分,公司动态,底部信息等内容区块。网站整体采用CSSGrid布局,支持响应式,有流畅过渡和展现动画。
- 立即学习 484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