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数据库 >  Redis

Redis持久化:RDB和AOF

来源:51cto

时间:2023-05-11 12:09:31 459浏览 收藏

golang学习网今天将给大家带来《Redis持久化:RDB和AOF》,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看下去吧!以下内容将会涉及到日志、Redis、RDB等等知识点,如果你是正在学习数据库或者已经是大佬级别了,都非常欢迎也希望大家都能给我建议评论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Redis 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如果不想办法将数据保存到硬盘上,一旦Redis重启(退出/故障),内存的数据将会全部丢失。我们肯定不想 Redis 里的数据由于某些故障全部丢失(导致所有请求都走 MySQL),即便发生了故障也希望可以将Redis原有的数据恢复过来,这就是持久化的作用。

Redis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持久化方法来将数据存储到硬盘里边:

  • **RDB(Redis Database)**,将某一时刻的所有数据保存到一个 RDB 文件中。
  • **AOF(append-only-file)**,当Redis服务器执行写命令的时候,将执行的写命令保存到 AOF 文件中。

RDB内存快照,让宕机快速恢复

1.什么是RDB内存快照?

在 Redis 执行“写”指令的过程中,内存数据一直会变化,所谓内存快照,指的就是 Redis 内存中数据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数据,好比时间定格在某一时刻。当我们拍照时,通过照片就能把某一时刻的瞬间画面完全记录下来。Redis 跟这个类似,就是把某一刻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拍下来,写到磁盘上,这个快照文件叫做 RDB 文件,RDB 就是 Redis Database 的缩写。

图片


2.生成RDB的策略

Redis 并不会在每次执行“写”指令的时候都触发 RDB 写磁盘,只需要在执行内存快照的时候写磁盘,这样既保证了唯快不破,还实现了持久化,宕机快速恢复。

我们知道 Redis 的单线程模型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会阻塞主线程的操作,所以就需要尽可能地避免 RDB 文件生成阻塞主线程。为此Redis提供了两个指令用于生成 RDB 文件:

  • SAVE:会阻塞 Redis 服务器进程,服务器不能接收任何请求,直到 RDB 文件创建完毕为止。
  • BGSAVE:fork 出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来负责创建 RDB 文件,服务器进程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除了手动调用 SAVE 或者 BGSAVE 命令生成 RDB 文件之外,我们可以使用配置的方式来定期执行:在默认的配置下,如果以下的条件被触发,就会执行 BGSAVE 命令。

save 900 1 #在900秒(15分钟)之后,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 save 300 10 #在300秒(5分钟)之后,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 save 60 10000 #在60秒(1分钟)之后,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

3.RDB实现原理

在RDB执行期间为了保证快照的数据一致性,只能处理读操作,不能修改正在执行快照的数据,这种场景,Redis 是允许的。那 Redis 是如何实现一边处理写请求,同时生成RDB文件的呢?

Redis 使用操作系统的多进程写时复制技术 COW(Copy On Write)来实现快照的持久化。

Redis 在持久化是会调用 glibc 的函数(linux系统中最底层的api)fork产生一个子进程,快照持久化完全交给子进程来处理,父进程继续处理客户端请求。子进程刚刚产生时,它和父进程共享内存里面的代码段和数据段,这时可以将父子进程想象成一个连体婴儿,共享身体。这是Linux操作系统的机制,为了节约内存资源,所以尽可能让它们共享起来,在进程分离的一瞬间,内存的增长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

BGSAVE 子进程可以共享主线程的所有内存数据,读取主线程的数据并写入到 RDB 文件。当主线程执行写指令修改数据的时候,这个数据就会复制一份副本,BGSAVE 子进程读取这个副本数据写到 RDB 文件。

在执行 SAVE 或 BGSAVE 命令创建一个新的 RDB 文件时,程序会对数据库中的键进行检查,已过期的键不会被保存到新创建的RDB 文件中。这既保证了快照的完整性,也允许主线程同时对数据进行修改,避免了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图片


4.RDB的优缺点

优点

  • RDB 文件是一个很简洁的单文件,采用 二进制 + 数据压缩 的方式写磁盘,文件体积小,数据恢复速度快。
  • RDB 的性能很好,需要进行持久化时,主进程会 fork 一个子进程出来,然后把持久化的工作交给子进程,自己不会有相关的I/O操作。

缺点

  • RDB 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假设每5分钟保存一次快照,如果 Redis 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从上次产生快照到 Redis 出现问题这段时间的数据就会丢失了。
  • RDB 使用 fork() 产生子进程进行数据的持久化,会阻塞主线程,如果数据比较大的话可能就会花费点时间,造成 Redis 停止服务几毫秒。如果数据量很大且CPU性能不是很好的时候,停止服务的时间甚至会到1秒。

另外,过于频繁的执行全量数据快照,有两个严重的性能开销:

  • 频繁生成 RDB 文件写入磁盘,磁盘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上一个 RDB 还未完成,下一个又开始生成,陷入死循环。
  • fork 出 BGSAVE 子进程这个动作本身会阻塞主线程,主线程的内存越大,阻塞时间越长。

AOF写后日志,避免宕机数据丢失

1.什么是AOF写后日志?

AOF(Append Only File)写后日志,AOF 持久化就是将修改数据库状态的命令保存到 AOF 文件中,被写入的命令都是以 Redis 的命令请求协议格式保存的,Redis 的命令请求协议是纯文本格式。

假设 AOF 日志记录了 Redis 实例创建以来所有的修改指令序列,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个空的 Redis 实例顺序执行所有的指令,也就是“重放”,来恢复Redis当前实例的内存数据结构的状态。

写后日志和写前日志的对比

写前日志(WAL,Write Ahead Log):在实际写数据之前,将修改的数据写到日志文件中,故障恢复得以保证。比如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的 redo log(重做日志)便是记录修改的数据日志,在实际修改数据前先记录修改日志再执行修改数据。

写后日志:先执行“写”指令请求,将数据写入内存,再记录日志。

图片


日志格式

当 Redis 接收到 “set key value” 命令将数据写入到内存之后,会按照如下格式写入 AOF 文件:

  • *3:表示当前指令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是 “$ + 数字” 开头,紧跟后面是该部分具体的命令、键、值
  • 数字:表示这部分的命令、键、值占用的字节大小。比如 “$3” 表示这部分包含三个字节,也就是 set 指令。

图片


写后日志的好处

写后日志避免了额外的检查开销,不需要对执行的命令进行语法检查。如果使用写前日志的话,就需要先检查语法是否有误,否则日志记录了错误的命令,在使用日志恢复的时候就会报错。另外,写后记录日志,避免了阻塞当前“写”指令的执行。

2.写回策略

使用 AOF 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假如 Redis 刚执行完指令,还没记录日志就宕机了,就有可能丢失这个命令的相关数据;还有, AOF 避免了当前命令的阻塞,但是可能会给下一个命令带来阻塞的风险。AOF 日志是主线程执行的,将日志写入磁盘过程中,如果磁盘压力过大就会导致磁盘写操作很慢,导致后续的“写”指令阻塞。

发现了没,这两个问题与磁盘写回有关,如果能合理控制“写”指令执行完后 AOF 日志写回磁盘的时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为了提高文件的写入效率,当用户调用 write 函数,将一些数据写入到文件时候,操作系统通常会将写入数据暂时保存在一个内存缓冲区里,等到缓冲区的空间被填满或者超过了制定的限制之后,才真正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里面。

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为写入数据带来了安全问题,因为如果计算机发生停机,那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里的写入数据将会丢失。为此系统提供了 fsync 和 fdatasync 两个同步函数,它们可以强制让操作系统立即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硬盘里,从而确保写入数据的安全性。

与之相对应 Redis 提供了 AOF 配置项 appendfsync 写回策略来控制 AOF 持久化功能的效率和安全性。

appendfsync always # 同步写回,写指令执行完毕立即将 aof_buf 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到 AOF 文件。 appendfsync everysec # 每秒写回,写指令执行完毕,把日志写到 aof_buf 缓冲区,每隔一秒同步到磁盘,该策略为AOF的默认策略。 appendfsync no # 操作系统控制,写指令执行完毕,把日志写到 aof_buf 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写回磁盘。

3.AOF重写机制

由于 AOF 记录的是一个个指令的内容,这就会导致保存的文件太大,另外,故障恢复的时候需要执行每一个指令,如果日志文件太大,整个恢复过程就会非常慢。为此,Reids 设计了 AOF 重写机制,提供了 bgrewriteaof 命令用于对 AOF 文件进行瘦身。

其原理就是开辟一个子进程对内存进行遍历转换成一系列 Redis 的操作指令,序列化到一个新的 AOF 日志文件中,序列化完毕后再将操作期间发生的增量 AOF 日志追加到这个新的 AOF 日志文件中,追加完毕后立即替换旧的 AOF 日志文件。瘦身工作就完成了。

重写机制有“多变一”的功能,将旧日志中的多条指令,在重写后就变成了一条指令。如下所示:三条 lpush 命令,经过 AOF 重写后生成一条,对于多次修改的场景,缩减效果明显。

图片

重写过程

和 AOF 日志由主线程写回不同,重写过程实际是由后台子进程 bgrewriteof 完成的,这也是为了避免阻塞主线程,导致性能下降。

总的来说,一共出现两个日志,一次内存数据拷贝,分别是旧的 AOF 日志和新的 AOF 重写日志和Redis 数据拷贝。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片


在上图中,Redis 会将重写过程中接收到的“写”指令操作同时记录到旧的 AOF 缓冲区和新的 AOF 重写缓冲区,这样重写日志也保存了最新的操作,等到拷贝数据的所有操作记录重写完成后,重写缓冲区记录的最新操作也会写到新的 AOF 文件中。

每次 AOF 重写时,Redis 会先执行一次内存拷贝,用于遍历数据生成重写记录。防止 AOF 重写过程失败,导致原 AOF 文件被污染,无法做恢复使用。

使用两个日志可以保证在重写过程中,新写入的数据不会丢失,并且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4.AOF 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AOF比RDB可靠。可以灵活制定不同的fsync策略。
  • AOF日志文件是一个纯追加的文件。就算是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日志的定位或者损坏问题。
  • 当AOF文件过大时,Redis会自动在后台进行重写。
  • AOF以命令格式存储于文件中,在数据恢复时,AOF文件比RDB文件更容易让开发人员看懂,并加以修改。

缺点

  • 在相同的数据集下,AOF文件的大小一般会比RDB文件大。
  • 在某些fsync策略下,AOF的速度会比RDB慢。通常fsync设置为每秒一次就能获得比较高的性能,而在禁止fsync的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RDB的水平。

混合日志模型

重启 Redis 时,我们很少使用 RDB 来恢复内存状态,因为可能丢失大量数据。通常采用 AOF 日志重放,但是重放 AOF 日志性能相对 RDB 来说要慢很多,在Redis实例很大的情况下,启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Redis 4.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持久化选项--混合持久化,将 RDB 文件的内容和增量 AOF 日志文件存放到一起,这里的 AOF 日志不再是全量的日志,而是自持久化开始到持久化结束的这段时间发生的增量 AOF 日志,通常这部分日志很小。

图片


在 Redis 重启的时候,先加载 RDB 的内容,然后再重放增量 AOF 日志,这样的操作既保证了 Redis 重启速度,又降低数据丢失风险。

总结

  • Redis 提供 RDB 快照持久化方案,记录某一时刻数据状态
  • Redis 通过写时复制技术设计了BGSAVE,避免执行快照期间对读写指令的影响。
  • Redis 提供了 AOF 写后日志持久化方案,记录每一条操作指令。
  • Redis 通过 AOF 重写方案,避免 AOF文件过大。
  • Redis 提供了混合持久化的方案,RDB + AOF 实现持久化保证数据可靠性,同时支持故障后的数据快速恢复。

参考

Redis设计与实(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d35323e0597db0d35bd957bk73532580243735b90b45ac8)

Redis核心技术与实战(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329)

图片

理论要掌握,实操不能落!以上关于《Redis持久化:RDB和AOF》的详细介绍,大家都掌握了吧!如果想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来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吧!

声明:本文转载于:51cto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