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业界新闻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来源:IT之家

时间:2023-11-12 15:29:22 358浏览 收藏

编程并不是一个机械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有思考,有创新的工作,语法是固定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是依靠人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今天golang学习网就整理分享《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文章讲解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如果你对科技周边方面的知识点感兴趣,就不要错过golang学习网,在这可以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助力开发能力的提升。

原文标题:《保时捷拒绝国产的理由,有点可笑……》

「以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规模,根本无法国产。」

说出这句话的是保时捷中国 CEO Michael Kirsch。他认为,保时捷目前会更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除非未来单一车型在中国年销量超过 10 万辆,才会有国产的打算。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国产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与进口车品质几乎一致的产品,但你别说 Michael Kirsch 似乎不打算「给家人们送福利」,保时捷的名气很大,但体量与 BBA 确实还不是一个级别。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仅交付了6.07万辆汽车,其中最畅销的车型是保时捷Macan和保时捷Cayenne两款SUV,分别售出了6.84万辆和6.45万辆

保时捷 911、Panamera、718 和 Taycan,名气都不小,但在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距离四万辆都仍有不少距离。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要知道,从 2015 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一直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直到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成唯一下滑的单一市场,北美市场顺势超越,但这也不影响中国市场对保时捷的重要性。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很难在近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内,买到一款国产版保时捷新车。而且,如果按照保时捷的「单一车型年销量超过 10 万辆」的标准,可以说没有任何单一市场符合要求。

保时捷在最近被曝出寻找与国内品牌电动化平台合作的机会,但遗憾地遭到了拒绝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好嘛,就连国产保时捷电动车这条路都封住了……

客观地说,在当前阶段,保时捷要在国内市场实现与BBA(奔驰、宝马、奥迪)相当的销量确实非常困难,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这个环节就已经放弃了

保时捷的选装费,都能买一辆豪车

需要加价才能体验豪华品牌的某些高级配置,早就不是一个秘密,但在保时捷上,几乎只要是非标准配置,都需要加价选装。以最畅销的保时捷 Macan 为例,看看我们最后在选装上会额外花多少钱。

首先,我们选择裸车价最低的 Macan(57.80 万元),车身颜色选择不用加价的白色,但是标准版的 19 英寸车轮,小通看着确实有些廉价的感觉,最后选择了 4.26 万元的 20 英寸车轮,南方车主不用考虑冬季车轮和轮胎套件,可以直接跳过。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带保时捷动态照明系统升级版的 LED 主大灯需要 5600 元,车身周边的饰条、饰件、车标等等,其实可以都不用加,只要有保时捷车标在就行。不是小通不想选价值 5700 元的黑色「PORSCHE」车标,而是去除车型标记,直接上某宝买更具性价比。

但是没有天窗和行李架的车顶,实在太秃,小通选上价值 4300 元的黑色(高光)涂漆车顶行李轨,双排气管的视觉效果更运动,这 29700 元花得值。

至此,车外配置已经花费了 76600 元。

重新看内饰,车内同样选择了标准黑色,而为了提高格调,小通选择了一些高价值的内饰组件。这些包括了价值5700元的拉丝铝合金内饰组件、价值5400元的玛瑙灰安全带、价值16200元的碳纤维内饰,以及价值44500元的黑色/波尔多红扩展真皮组件

值得一说的是,选上扩展真皮组件后,必须要配备 1.19 万元的带舒适性记忆功能组件的前排舒适性座椅(14 向电动调节),或者价值 1.57 万元的前排自适应运动型座椅。结合性价比的角度,小通果断选择了前者。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1.12 万元的座椅通风功能,小通强烈推荐南方车主选上。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选择了价值 6700 元的加热式多功能 GT 运动型方向盘、价值 2400 元的电动转向柱、价值 3200 元的后侧车窗机械遮阳帘卷,以及价值 14600 元的 BOSE 环绕声音响系统等等。

在购买时,辅助系统和空气悬架都需要额外付费。小通直接选择了将这些配置全部加入,总共花费了36600元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至此,裸车价为 578000 元的保时捷 Macan,还需要额外花费 211200 元的选装费用才能买到。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用户都直接考虑宝马X3顶配了,因为它的价格接近80万元。而且,如果再加上20多万元的选配费用,就可以买到一辆入门级豪车了

聪明的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我是否可以直接以裸车价提车?」

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配置方面确实要比同级别的 BBA 车型差很多,使用体验明显下降,即使你并不在意这一点,根据某位博主的说法,可以说是「根本不值得购买」!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所以,选择保时捷的绝大部分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足够高,他们认为多花几十万选配也是值得的。

很显然,这部分用户在中国市场并不会多,要想单一车型的年销量破 10 万辆几乎不太可能,即便国产化后再便宜十万元左右,相比同级别的 BBA 也没有太多的性价比优势。

像小通这类没有本金,但又喜欢保时捷产品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入手保时捷二手车,而这部分的销量数据,并不会算在官方销量数据中。

二手车市场和其他豪华品牌,对保时捷的冲击不小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 年 10 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豪华车在 10 月份的保值率有所上涨,其中保时捷 10 月份的三年车龄保值率高达 82.5%,稳居豪华品牌阵营第一位,旗下 Macan 的三年保值率高达 75.96%。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要知道,保值率的计算方法是二手车交易价格 ÷ 新车指导价,换而言之保时捷 Macan 入门版三年后的二手车交易价为 44 万元左右,甚至你还可能买到一辆加价 20 万元选配费用的保时捷 Macan。

不是新车买不起,而是二手车更有性价比。

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当然,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增速太慢,主要还是因为国内豪华车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尤其是以蔚来、理想为主的新势力品牌,抢走了传统豪华车市场不少客户。

不难发现,能够选择保时捷新车的用户,完全买得起绝大部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顶配。但相比之下,40-50 万元的国产新能源车,不仅用料和智能配置足够好,而且性价比更高,养车成本还低。

如果没有「保时捷」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满足代步和家庭需求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保时捷的销量开始下滑,而且只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

品牌调性如此,就像 Michael Kirsch 所说的,保时捷目前会更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你可以说保时捷高傲、不懂变通,但相比销量,保时捷更需要注重形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车通 (ID:dianchetong233),作者:小鹰同学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本站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本篇关于《为什么保时捷不愿在中国生产?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够大》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科技周边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IT之家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