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python教程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概念原理详解及Python代码实现

来源:网易伏羲

时间:2024-01-25 16:53:33 146浏览 收藏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今天golang学习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概念原理详解及Python代码实现》,以下内容主要包含等知识点,如果你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文章,就都不要错过本文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能帮助到你就更好了!

DFS算法又名深度优先搜索,作为递归算法,通过堆栈,在避免循环的同时遍历目标所有节点。

DFS算法的工作原理图解

以具有5个节点的无向图为例,如下图:

DFS算法概念原理详细图解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从节点0开始,DFS算法首先将其放入Visited列表并将其所有相邻顶点放入堆栈。

DFS算法概念原理详细图解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接着,访问堆栈顶部的节点1,并转到其相邻节点。因为0已经被访问过,所以访问2。

DFS算法概念原理详细图解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节点2有一个未访问的相邻节点4,因此我们将其添加到堆栈顶部并访问它。

DFS算法概念原理详细图解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现在,还有最后一个节点没有访问,我们继续往下。在最后访问3之后,已经没有还未访问的相邻节点,因此我们完成了该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DFS算法概念原理详细图解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DFS算法伪代码

在init()函数中,请注意我们在每个节点上运行DFS函数。这是因为图可能有两个不同的不连贯部分,因此为了确保覆盖每个顶点,我们还可以在每个节点上运行DFS算法。

DFS(G, u)
    u.visited = true
    for each v ∈ G.Adj[u]
        if v.visited == false
            DFS(G,v)
init() {
    For each u ∈ G
        u.visited = false
     For each u ∈ G
       DFS(G, u)
}

Python代码实现DFS算法

def dfs(graph, start, visited=None):
    if visited is None:
        visited = set()
    visited.add(start)

    print(start)

    for next in graph[start] - visited:
        dfs(graph, next, visited)
    return visited

graph = {'0': set(['1', '2']),
         '1': set(['0', '3', '4']),
         '2': set(['0']),
         '3': set(['1']),
         '4': set(['2', '3'])}

dfs(graph, '0')

今天关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概念原理详解及Python代码实现》的内容介绍就到此结束,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可以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下多多回复交流;文中若有不正之处,也希望回复留言以告知!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易伏羲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