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 >  软件教程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来源:zol

时间:2024-04-28 15:00:38 322浏览 收藏

偷偷努力,悄无声息地变强,然后惊艳所有人!哈哈,小伙伴们又来学习啦~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这篇文章主要会讲到等等知识点,不知道大家对其都有多少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吧!当然,非常希望大家能多多评论,给出合理的建议,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1. 点击搜索栏,输入【powershell】,以管理员身份运行Windows Powershell。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管理员身份运行Powershell

2. 根据自己的硬盘类型,将下方代码复制到Powershell里执行。

1) SATA硬盘

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0b2d69d7-a2a1-449c-9680-f91c70521c60 -ATTRIB_HIDE

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dab60367-53fe-4fbc-825e-521d069d2456 -ATTRIB_HIDE

2) M.2硬盘

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d639518a-e56d-4345-8af2-b9f32fb26109 -ATTRIB_HIDE

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fc95af4d-40e7-4b6d-835a-56d131dbc80e -ATTRIB_HIDE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直接在Powershell中粘贴代码执行(注意区分自己的硬盘类型)

3. 执行完毕后,直接打开【设置】→【系统】→【电源和睡眠】→【其他电源设置】,选择【更改计划设置】→【更改高级电源设置】,这时你会看到原本的硬盘设置中增加了几项全新的内容,同样也分为SATA硬盘和M.2硬盘。

1) SATA硬盘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图为SATA硬盘的设置

SATA硬盘主要增加了两项设置,分别是AHCI Link Power Management-HIPM/DIPM和AHCI Link Power Management-Adaptive。其中【AHCI Link Power Management-HIPM/DIPM】是LPM(链接电源管理,是SATA一种省电模式)的模式选项,简单说就是SSD将执行哪种节能模式。

WIN10总共提供五组选项,分别是:Active(一直活动)、HIPM(由主机发起的LPM)、DIPM(由硬盘发起的LPM)、Lowest(低耗能模式)。通常导致硬盘卡顿是由于硬盘与操作系统的LPM模式不符所致(比如SSD只支持DIPM,但WIN10里却被设成了HIPM),解决的方法是统一修改为【Active】以关闭节能模式。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SATA用户建议用上述设置

【AHCI Link Power Management-Adaptive】是LPM从浅休眠(Partial)过渡到深休眠(Slumber)的等待时间,数值越少代表进入深休眠的频率越高(即卡顿越明显),这里建议设为【0 millisecond】取消深度节能。

2) M.2硬盘

M.2硬盘的设置稍有不同,分别是【Primary NVMe Idle Timeout】和【Primary NVMe Power State Transition Latency Tolerance】,其中【Primary NVMe Idle Timeout】与SATA里的【AHCI Link Power Management-Adaptive】类似,也是自动进入节能模式前的等待时间。追求性能的可以将这个数值设得大一些,比如600,需要降温则将这个数据设得小一点,比如100。

WIN10电脑提速技巧内容

图为M.2硬盘的设置

【Primary NVMe Power State Transition Latency Tolerance】是电源模式的切换延时时间,数值越小卡顿情况越少(如10)。不过需要注意的是,M.2硬盘不同于SATA,整体发热是比较变态的,因此调节这两个值时要更加谨慎一些。

若电脑系统出现明显卡顿可以尝试上述的这种方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M.2硬盘发热的情况。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是否有顺利帮助你解决问题?若是能给你带来学习上的帮助,请大家多多支持golang学习网!更多关于文章的相关知识,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zol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