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实现XIV族二维材料高通量制备

来源:laoyaoba

时间:2024-12-08 16:24:42 276浏览 收藏

golang学习网今天将给大家带来《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实现XIV族二维材料高通量制备》,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看下去吧!以下内容将会涉及到等等知识点,如果你是正在学习科技周边或者已经是大佬级别了,都非常欢迎也希望大家都能给我建议评论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重写后内容:

1. XIV 族材料,如锗、硅和锡,因其在电子、能源储存/转换领域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

2. 然而,这些材料通常以块状结构存在,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二维纳米片(锗烯、硅烯和锡烯)的出现,为 XIV 族材料提供了可定制厚度和可调谐晶格结构的新形式。

3. 二维 XIV 族材料具有独特的高比表面积、可调电子特性和高电化学活性,使其在电、能量储存和超薄柔性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然而,这些材料的应用严重依赖于可控的合成方法。目前,物理-机械/电化学剥离、单晶衬底分子束外延或能量密集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是获得二维 XIV 族材料的主要途径。

5. 这些合成工艺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条件,导致生产率低下。因此,开发高通量、可控的合成方法对于满足 XIV 族二维材料在电子、能量储存和转换领域的应用需求至关重要。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实现XIV族二维材料高通量制备

  1. 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郗凯、丁书江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树斌教授、杜志国副教授提出利用熔融金属中注入化学蒸气合成二硫化钼(MoS2)二维纳米片。该方法基于二硫化钼氯化物与熔融钠的反应,在气/液界面形成并分离出二维纳米片。
  2. 借助气液界面的限域生长和自组装特性,该方法实现了二硫化钼二维纳米片的高通量、可控合成。制备出的二维纳米片具有超薄厚度和大尺寸,与石墨烯结合形成的复合薄膜在锂离子电池中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3. 鼓泡化学气相生长方法利用气液界面的限域生长特性,为二维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具备连续生产二维纳米片的能力,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4. 相较于传统合成方式,该方法设备简便、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有望推动二维材料在柔性电子、催化和能量储存等领域的应用。
  5.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快报》上,题为《熔融金属中化学蒸汽鼓泡法合成XIV族纳米片》(Bubbling Chemical Vapors in Molten Metal towards XIV-Group Nanosheets)。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助理教授曹振江,通讯作者为化学学院郗凯教授、丁书江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树斌教授、杜志国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资助,表征及测试工作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支持。

本篇关于《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实现XIV族二维材料高通量制备》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科技周边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laoyaoba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