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中科院研究制备出金属-非金属置换式固溶体

时间:2025-01-11 22:00:42 399浏览 收藏

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到golang学习网,相聚于此都是缘哈哈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中科院研究制备出金属-非金属置换式固溶体》,这篇文章主要讲到等等知识,如果你对科技周边相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或者正在自学,都可以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相关文章!当然,有什么建议也欢迎在评论留言提出!一起学习!

通过设计和优化金属材料及合金性能,置换式固溶体在材料科学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军课题组采用三正辛基膦(TOP)对铂(Pt)纳米颗粒进行磷化处理,成功制备出Pt-P置换式固溶体。磷(P)原子取代部分Pt原子晶格位置,形成该固溶体。

通常,P掺杂Pt固溶体用于解决电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成本高和活性低的问题。由于金属和非金属在原子特性上的差异以及较低的互溶性,形成置换式固溶体较为困难。然而,Pt-P体系似乎符合休姆-罗瑟里规则,能够形成置换式固溶体。

研究人员在特定溶剂中制备出虫状Pt纳米颗粒,再经高温TOP磷化处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磷化反应显著改变了颗粒形貌,由虫状转变为直径约4.8 nm的完全球形Pt-P置换式固溶体。多种表征手段验证了该固溶体的形成。理论计算表明,若维持面心立方结构,P掺杂上限约为10%,与实验结果一致。

有限的P掺杂现象可通过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解释。P原子取代Pt原子导致晶格畸变,增加系统内能;虽然增加了系统状态数,熵变增加,但在低温下,内能增加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导致系统自由能增加。因此,P原子取代存在上限,在此上限内,畸变引起的内能增加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晶体结构稳定性。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mall》期刊上,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中科院研究制备出金属-非金属置换式固溶体

TOP磷化制备Pt-P置换式固溶合金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到这里,我们也就讲完了《中科院研究制备出金属-非金属置换式固溶体》的内容了。个人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是为了更好的将其运用到项目中,欢迎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带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科学院,pt-p合金,置换固溶体的知识点!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