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行动全面启动

时间:2025-03-15 19:57:12 156浏览 收藏

2023年两会,“人工智能+”行动成为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并重点提及大模型、智能终端及具身智能等发展规划,旨在抓住技术突破机遇,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开拓万亿级市场。 代表委员们热议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及挑战,从产业链协同、场景开放、安全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为人工智能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展现智能时代蓬勃发展的景象,也凸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发展决心。

“人工智能+”在行动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成为高频词汇。代表委员们热议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以及其在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和万亿终端升级中展现的巨大潜力,并对其开拓万亿级市场空间寄予厚望。

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被重点提及,大模型、智能终端(包括人工智能手机、电脑)以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等均被列入发展规划。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解读报告时指出,此举旨在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结合我国数字技术、制造和市场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

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潜能?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认为,DeepSeek的训练模式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通过算力和算法的协同优化,在追求算力提升的同时,实现了同样效果。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在算法、软硬件等方面加强协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则强调,DeepSeek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算法以及AI与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有效结合。

为了加速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生活,需要开放更多核心应用场景和新型消费终端。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这将推动人工智能细分赛道(如垂直AI、端侧AI)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今年春晚,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的精彩表演引爆全球科技圈。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也是通用实体人工智能系统的典型代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指出,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和泛化性、自动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机器人的系统性和类脑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融合,是当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表示,人工智能与激光技术的结合正在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国内多家激光设备厂商已通过激光精细调节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智能化的加工效果,彻底改变了传统工艺。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建议,推动人形机器人量产应用落地,需在康养服务、工业制造、特种应急等场景开展开放试点,加速产品迭代优化。

然而,人工智能发展并非没有风险。在赋能生产生活的同时,它也带来了新型安全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安天集团创始人肖新光强调,必须统筹安全与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防御能力建设相融合,加强网络安全企业的能力建设和赋能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则关注到深度伪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快出台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惩罚机制,制定标识技术标准和发布管理规范,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AI深度伪造欺诈。

最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人才培养被列为重点任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DeepSeek和机器人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CEO贺晗建议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或方向,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增加实践教学,培养既懂AI大模型又懂机械和自动化的复合型人才。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化落地,从终端载体到安全治理,从创新机制到人才培养,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探讨,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蓝图,展现出智能时代蓬勃发展的景象。

今天关于《“人工智能+”行动全面启动》的内容介绍就到此结束,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可以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下多多回复交流;文中若有不正之处,也希望回复留言以告知!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