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厚度仅为头发丝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

时间:2025-03-25 15:26:45 300浏览 收藏

中国科学家在二维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成功制备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二十万分之一的多种单原子层金属,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团队巧妙利用单层二硫化钼作为压砧,成功“重塑”了包括铋、锡、铅等金属,制备出的二维金属材料具有更大尺寸和优异稳定性,有望在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超灵敏探测器等领域引发革命性变革,推动二维金属材料研究发展。

中国科学家取得二维金属材料制备重大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成功制备出多种单原子层金属,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这项成果有望在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超灵敏探测器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

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单原子层金属

(图片说明:单层二硫化钼封装的单层金属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二维材料研究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热点。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二维材料家族不断壮大,种类已达数百种。然而,这些材料大多局限于层状材料体系,而金属等非层状材料的二维化制备一直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杜罗军解释说,金属原子间存在强烈的金属键,这使得将金属“重塑”成二维结构比层状材料困难得多。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巧妙地利用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作为压砧,对熔融金属进行挤压,成功制备出包括铋、锡、铅、铟和镓在内的多种二维金属。与以往同类材料相比,此次制备的二维金属材料具有更大的横向尺寸和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在一年多的测试中未发现性能衰减。

《自然》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了这项成果,认为其是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将有力推动二维金属领域的研究发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广宇表示,二维金属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在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高频器件、透明显示、超灵敏探测和高效催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责任编辑:吴京泽】

文中关于二维金属材料,单原子层金属,二硫化钼,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然》杂志的知识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是受益匪浅,那就动动鼠标收藏这篇《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厚度仅为头发丝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文章吧,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了解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