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两会看“新”|具身智能未来展望

时间:2025-04-08 15:34:13 417浏览 收藏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来产业“具身智能”成为焦点,引发广泛关注。 具身智能融合AI与物理实体,赋予机器人类感知和交互能力,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均为其应用载体。 大模型技术是其核心驱动力,推动具身智能向物理世界交互进化,拓展至养老、家庭安防等消费领域,潜力巨大。 北京市已发布发展规划,力争在未来三年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打造国际领先产品,预计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深刻改变人们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备受关注,被视为新一轮AI浪潮的核心。

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将AI与物理实体(如机器人)融合,使其具备类似人类的感知、学习和环境交互能力。除了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外,无人驾驶和可穿戴设备等交互式硬件也成为具身智能的重要应用载体。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的“天工”人形机器人,便展现了具身智能的奔跑能力。(2月24日拍摄)

两会看“新”|具身智能,前景几何?

大模型是推动具身智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指出,当前大模型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理解来感知世界,未来需要向具备物理世界感知和探知能力的方向进化,从而实现物理世界的交互,而非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致力于研发“一脑多体”的具身大模型,并积极联合高校和产业链企业构建具身智能创新平台,推动技术产业化和产学研协同发展。

具身智能的进步,加速了AI陪伴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步伐。周鸿祎认为,养老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可有效缓解养老护工短缺问题。此外,具身智能在消费端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家庭安防、教育和娱乐等领域,有望提升家庭生活便捷性、智能化和安全性。

两会看“新”|具身智能,前景几何?

具身智能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焦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北京市已发布未来三年具身智能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大脑”大模型、“小脑”模型技能库以及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力争到2027年底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出至少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院士预测,未来十年,物理机器人和虚拟助手将逐步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的贴身管家和朋友,从而深刻改变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就业模式和经济体系。

今天关于《两会看“新”|具身智能未来展望》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是不是学起来一目了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养老的内容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