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

来源:51CTO.COM

时间:2023-04-16 16:18:10 228浏览 收藏

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学习科技周边很有意思?有意思就对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以下内容将会涉及到,若是在学习中对其中部分知识点有疑问,或许看了本文就能帮到你!

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

​​​3 月 2 日消息,ChatGPT 的全球蹿红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人工智能(A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Thomas Hartung 教授表示:“我们将这个新的跨学科领域称为‘类器官智能’(OI)。一群顶尖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开发和推进这项技术,我们相信这将开启一个快速、强大和高效的生物计算新时代”。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培养脑类器官。大多数细胞培养物是扁平的,而类器官具备三维结构。这种特性使培养物的细胞密度增加了 1000 倍,进而允许神经元形成更多的连接。

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

IT之家翻译 Hartung 的观点如下:“计算机更擅长计算,而人类大脑更擅长学习。AlphaGo(在 2017 年击败世界围棋第一人的人工智能)接受了 160000 场比赛的数据训练。一个人如果每天玩 5 个小时,那么需要超过 175 年才能体验这么多比赛”。

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

生物计算机相对于传统硅基计算机的另一个明显优势是可以存储的信息量。Hartung 估计人脑有能力存储大约 2500TB 的数据。他指出,硅计算机开始达到它们可以存储的信息的物理极限,因为只有那么多的晶体管可以封装到一个微型芯片上。

Hartung 说,目前的类器官大约有 50000 个细胞,而这个数字需要增加到大约 1000 万个才能产生 OI。这组科学家也在研究和开发与类器官交流的技术。这项技术基本上会发送类器官信息,然后读出他们在想什么。正在研究各种学科,例如生物工程和机器学习。

终于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这篇关于《科学家提出“类器官智能”OI 概念:由人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比 AI 更智能》的介绍应该让你收获多多了吧!欢迎大家收藏或分享给更多需要学习的朋友吧~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也会发布科技周边相关知识,快来关注吧!

声明:本文转载于:51CTO.COM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