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BingAI绘图方法全解析

时间:2025-09-16 08:39:40 256浏览 收藏

想要轻松玩转AI绘画?本文为你详解BingAI图像创建器的使用方法,助你快速生成精美图片。只需登录微软账户,通过输入详细的提示词,描述主体、动作、环境、风格、光照和构图等要素,BingAI就能为你呈现四张风格各异的图片。本文不仅分享了如何撰写高质量提示词,更总结了使用BingAI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限制,例如提示词理解偏差、细节控制不足以及内容审查等问题。同时,本文还提供了最大化利用免费额度的技巧,包括构思先行、分步迭代、利用非加速模式测试以及学习他人优秀案例等实用策略,助你高效创作,玩转AI绘画。

使用Bing图像创建器生成图片需登录微软账户,通过输入详细提示词描述主体、动作、环境、风格、光照和构图等要素,如“一只金毛幼犬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于开满雏菊的草地上追逐蝴蝶,超现实主义风格,细节丰富”,系统将生成四张图片供选择;为提高成功率,应细化提示词、分步迭代、利用非加速模式测试,并学习他人优秀案例,同时注意每日加速点数限制与内容审查机制的影响。

如何让BingAI生成图片_使用BingAI图像创建器的方法

想要通过BingAI生成图片,其实核心就是使用微软的“Bing图像创建器”(Bing Image Creator)。你只需要用文字描述你想要的画面,它就会基于你的指令生成对应的图像。这就像是给一个数字艺术家下订单,只不过这个艺术家是AI。

解决方案

使用BingAI图像创建器生成图片,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和一些我个人摸索出来的小技巧。

首先,你需要访问Bing图像创建器。最直接的方式是在Bing搜索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侧边栏里找到它,或者直接访问其专用网站(通常是bing.com/create)。登录你的Microsoft账户是必须的,因为你的生成额度(也就是所谓的“加速点数”)是和账户绑定的。

进入界面后,你会看到一个输入框,这就是你施展“魔法”的地方。在这里,你需要输入你的“提示词”(prompt)。一个好的提示词是成功的关键。我通常会把提示词想象成给导演写剧本,要尽可能详细,但又不能啰嗦到让AI迷失方向。

例如,如果你想生成一只在草地上玩耍的小狗,你可以简单地写“一只小狗在草地上玩耍”。但如果你想让它更生动,你可以加上更多细节:“一只金毛幼犬,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欢快地在开满雏菊的草地上追逐蝴蝶,超现实主义风格,细节丰富。”你看,这样就一下子丰富了很多。

提交提示词后,BingAI会开始“思考”,通常在几十秒内就会生成四张不同的图片供你选择。如果都不满意,你可以修改提示词重新生成,或者直接再次点击生成按钮,它会尝试提供新的结果。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BingAI图片生成提示词?

说实话,写提示词这事儿,挺像一门玄学的,但也有章可循。在我看来,一个高质量的提示词,就是要给AI一个清晰的“画面蓝图”。它通常包含几个关键要素,我个人总结下来是这样的:

  1. 主体 (Subject): 你想画什么?是人、动物、物体还是风景?越具体越好。比如,不要只说“一棵树”,而是“一棵古老的橡树”。
  2. 动作/状态 (Action/State): 主体在做什么?“一只猫在睡觉”和“一只猫在追逐激光笔”是完全不同的画面。
  3. 环境/背景 (Environment/Background): 事情发生在哪里?“在森林里”、“在未来都市的屋顶上”、“在浩瀚的宇宙中”。背景的细节能极大丰富画面。
  4. 风格 (Style):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想要什么艺术风格?“油画”、“水彩”、“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电影剧照”、“卡通”、“像素艺术”、“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等等。明确的风格能让AI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我发现,有时候加上“高细节”、“超现实”、“电影感”这类词,效果会出奇的好。
  5. 光照/色彩 (Lighting/Color): “夕阳下的”、“黎明时分”、“霓虹灯光”、“柔和的自然光”、“暗黑系色彩”。光影和色彩是情绪的表达,能让图片更有氛围感。
  6. 构图/视角 (Composition/Perspective): “特写”、“广角”、“鸟瞰图”、“低角度拍摄”。虽然BingAI不总是能完美理解复杂的构图指令,但简单的提示还是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我最近尝试生成一些未来感十足的城市,我会这样写:“一座高耸入云的未来都市,夜幕降临,霓虹灯光璀璨,空中飞车穿梭于摩天大楼之间,雨后湿润的街道反射着光芒,赛博朋克风格,电影级画质,广角镜头。” 这样一来,AI就能捕捉到更多我想要的细节和氛围。

当然,这背后也有一些小门道,就是多尝试、多迭代。有时候,一个词的调整就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别怕多试几次,AI生成就是个探索的过程。

BingAI图片生成有哪些常见的挑战或限制?

虽然BingAI图像创建器很方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挑战和限制,这些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 提示词理解的偏差: 有时候你觉得你的提示词已经很清楚了,但AI还是会“误解”你的意思,生成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复杂的场景,AI的理解力确实有限。比如,你想要“一只狗在看电视”,它可能会生成一只狗形状的电视,或者电视里有狗。
  2. 细节控制力不足: 如果你对某个特定细节有极高的要求,比如人物的特定表情、手指的姿态、文字的显示等,BingAI目前还很难做到精准控制。它在生成文字方面尤其弱,经常会出现乱码或者拼写错误。
  3. 内容审查和安全过滤器: BingAI内置了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对于一些被认为是“不当”或“敏感”的提示词,它会直接拒绝生成。这包括暴力、色情、仇恨言论等,有时甚至一些比较模糊的词语也可能触发审查。这虽然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有时确实会限制一些创意性的探索。
  4. 图像一致性问题: 如果你需要生成一系列风格或主体保持一致的图片,BingAI的难度会比较大。每次生成都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很难保持人物、物体或场景的连贯性。
  5. 生成速度和额度限制: 虽然每次生成很快,但它依赖“加速点数”(boosts)。这些点数每天都会补充,但如果你用完了,生成速度就会变慢很多。这让我有时会犹豫,这个提示词值不值得消耗一个宝贵的加速点数。
  6. 艺术风格的局限性: 尽管支持多种风格,但它在某些特定艺术风格上的表现可能不如专业的付费AI工具。比如,它在处理一些非常小众或者高度定制化的艺术风格时,可能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些限制,我觉得是目前AI生成图片技术的普遍问题,不仅仅是BingAI。所以在使用时,我们需要有心理预期,并学会如何规避或者适应这些不足。

如何最大化利用BingAI图像创建器的免费额度?

BingAI图像创建器提供的“加速点数”是免费的,但数量有限,所以如何高效利用它们就成了个小策略。我个人是这么做的:

  1. 先构思,再生成: 在输入提示词之前,我会在脑子里或者草稿纸上把想生成的画面尽可能地细化。我会问自己:主体是什么?它在干什么?背景如何?想要什么风格?光线怎样?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尝试,减少浪费点数。
  2. 分步迭代,而非一次到位: 对于比较复杂的构图或概念,我不会指望一次性就生成完美。我会先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提示词生成一个大致的框架,看看AI的理解方向。如果方向对了,再逐步添加细节和修改,这样即使前面几次不理想,也只是消耗了少量的点数,而不是在完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
  3. 利用“非加速”模式进行测试: 当我的加速点数用完后,生成速度会变慢,但依然可以生成。我会利用这个慢速模式来测试一些新的、不确定的提示词,或者对之前生成结果进行微调。虽然慢,但至少不浪费宝贵的加速点数。
  4. 学习他人的优秀提示词: 没事的时候,我会去看看其他用户分享的优秀作品和他们的提示词。这能给我很多灵感,也能让我了解哪些词汇组合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省去自己摸索的时间。
  5. 理解每日补充机制: 每天都会补充一定数量的加速点数。所以,如果今天点数用完了,而你又不是很急,完全可以等到第二天再继续。我通常会把一些“大制作”留到点数充足的时候再尝试。

总之,高效利用额度,就是要在“质”和“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多思考,少盲试,把每一次生成都看作是一次有目的的实验。

本篇关于《BingAI绘图方法全解析》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科技周边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