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AI早报|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已获FDA批准,可开启人体临床实验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5-31 06:48:07 275浏览 收藏

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到golang学习网,相聚于此都是缘哈哈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AI早报|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已获FDA批准,可开启人体临床实验》,这篇文章主要讲到等等知识,如果你对科技周边相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或者正在自学,都可以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相关文章!当然,有什么建议也欢迎在评论留言提出!一起学习!

AI早报|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已获FDA批准,可开启人体临床实验

北京时间5月26日,由埃隆·马斯克联合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宣布重大进展:公司已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开始在人体上做临床试验了。

什么是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设备读取或写入大脑的电信号,以使大脑直接与设备进行互动。接入方式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

其中,非侵入性,是通过穿戴式设备检测大脑信号,就是我们在医院里的神经或运动康复科室里,很常见的“小帽子”。由于非侵入式设备需要穿过颅骨才能记录信号,因此其脑信号分辨率并不高。

Neuralink采用的是侵入性方案,它直接将柔性电极丝植入大脑皮层之中。一般而言,越深入和靠近脑组织本身,脑电信号就越清晰和准确。

但侵入式方案的风险较大,将外物植入大脑,很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人体可能会在电极和神经组织之间生成疤痕组织,导致信号传输的衰退,甚至消失。

为何Neuralink能获FDA批准

此前,Neuralink已经试过在动物大脑上,打孔后植入脑机接口芯片,要想在人体上进行打孔实验,必须得经过层层审核才行。

FDA就是负责这个审核的机构,主要考核食品/药物/医疗器械等产品的:

安全性:产品必须在一系列实验室测试和临床试验中证明其对人体无害或风险可控。

有效性:产品必须能够做到它声称的功能,而且得有科学证据支持。

风险与收益平衡:产品的潜在益处,必须大于其潜在风险。

成立近8年的Neuralink,已经在无数的实验中证实了他们的产品

2019 年 7 月,Neuralink 公布其项目原型,他们做了一个“打孔机”和“缝纫机”,前者用激光在头骨上打细小的孔,后者可将只有人的发丝的四分之一粗细的“线”,植入脑中。这些线就是电级,可以用来采集多通道神经信息。

他们还展示了在动物上的实验,一只老鼠顶着和它脑袋差不多大小的USB-C 接口,告诉人们,脑机接口至少不再是疯狂想象。

2020年8月,公司做出了脑机接口芯片 N1,只有硬币大小。这次该设备植入到活猪的大脑表层,成功显示了猪的大脑活动。猪的头顶光滑,可以无线连接脑机接口设备,同时还带有无线信号传输和无线充电功能。N1 做到了高度小型集成化。

在2021年4月,实验猴子利用Neuralink技术将脑电波转化为计算机指令,成功玩了一局“意念乒乓球”游戏。通过读取大脑关于运动控制的信息,Neuralink设备成功地实现了通过大脑控制屏幕上乒乓球的移动。

这意味着设备已经有效地在动物上完成特定任务,为将来基于人类的脑机接口实验做好准备

在2022年12月,马斯克展示了一只猴子,它通过意念打字,成功打出了两个完整的句子。虽然猴子只是跟随人类提示,将大脑信号转化为光标移动选出正确的句子,而不是真的学会了拼写人类语言,但这场展示证实了Neuralink 的脑机接口在实用性上更进一步。

据路透社报道,FDA指出,Neuralink想要在人体上做临床试验,得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

设备的锂电池、植入物电线在大脑内会不会移动?在不损坏脑组织的情况下安全取出设备,会有多大的挑战?

此前获批的传统植入式脑机接口,用的是一种叫“犹他阵列”(Utah array)的硬质电极,这种技术只能采集、传输96个电极通道的神经信息,并且可能会引起大脑内部出现对异物的排异反应.

犹他阵列的性能十分有限,如果需要更多通道的神经信息,则需要在大脑内部放置更多的电极,于人体而言是万万不可取的。

而Neuralink设备采用的是柔性电极,且具备 1024 个通道的电极,能采集到相当高质量的神经信息,并且比起前者,能更有效地降低大脑排异反应,

同时,Neuralink还开发出了能做脑机接口手术的机器人,它能在尽可能不损坏脑组织的情况下,安全取出设备。

无论是FDA的硬性标准,还是有关人体实验的关键问题,Neuralink都用技术做出了不错的答案。

作者:Ballad

来源: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带大家了解了《AI早报|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已获FDA批准,可开启人体临床实验》,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给大家分享更多科技周边知识!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