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6-15 10:37:44 428浏览 收藏

科技周边小白一枚,正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现将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一下,也是将我的所得分享给大家!而今天这篇文章《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带大家来了解一下##content_title##,希望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助力实战开发!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去年规模达到1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分别以87亿美元、65亿美元和2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呈现的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2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分布已逐渐形成鲜明的区域格局。在过去的十年里,各地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鼓励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覆盖了机器人产业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并充分发挥了各地的优势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看看哪些城市处于领跑位置。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

该榜单根据上市公司、数量与产值、产园区规模、恰佩克奖(国内机器人行业最权威、最重要的奖项)获奖次数、机器人上下游市场规模、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7个方面对城市进行赋分,并最终形成总分,得出排名。

“WUHOO,起飞”。芜湖以50.92分排在第八位,为安徽省唯一上榜城市。一座GDP排全国60名开外的徽派小城,却能机器人产业上与北京、东莞、杭州、广州、武汉等一二线城市并驾齐驱,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华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和科教基地,海螺集团、奇瑞汽车等知名企业就诞生于此。十年前,芜湖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特种装备等六大板块,集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上市企业3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

排在第四位的南京,总分55.76分。当地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诞生出埃斯顿、亿嘉和、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等佼佼者。

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冠军,埃斯顿去年实现营收38.81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8%和36.28%。在连续四年中,机器人品牌成功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中国TOP10,并累计出货1.8万台。

同处江苏省的苏州,实力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吴中区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持续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第一区”。目前规模已超千亿、位居全国同类县(区)第一方阵,涌现出科沃斯、追觅科技、绿的谐波、斯莱克、赛腾精密等企业。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

有2座城市得分超过90分,上海以90.02分位居次席。根据规划,到2025年当地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围绕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累计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

深圳排在榜首,得分90.38分。根据《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去年该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量达到1018家,产业链总产值16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8%和3.9%。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产业产值占比最高的仍是南山区和宝安区;机器人产业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是优必选,达1942项,领先海柔创新、大疆、普渡科技等。

本篇关于《中国机器人“第一城”:领跑上海、苏州、南京,产值达到1644亿元》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科技周边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