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7-04 13:55:27 181浏览 收藏

怎么入门科技周边编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是新手们刚接触编程时常见的问题;下面golang学习网就来给大家整理分享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初学者一些帮助。本篇文章就来介绍《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涉及到,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一下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设立了专门区域展示与技术相关的视频或是实验性产品,展示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本地高校自主研发的先进科技成果。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总台央视记者 赵梦竹: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的二层,“大树”造型的展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展示区。走进这里,让你不由畅想人类的未来生活:也许是住在这样的零碳可持续建筑内,或是开着装备有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汽车。

绿色能源“黑科技” 藏在零碳太阳能小屋里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南开大学材料学院教师 张海霞:整个建筑采用预制化和定制化的三维模块的木结构,可以拆分为15个模块,通过组装拼接而成一个150平方米的零碳小屋。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它表面有一层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吸收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除了应用于日常的生活所需之外,多余的电能能够储存,甚至可以反向输送给国家电网,实现负碳输出。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这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样板。它的光电转化率的理论上限提高到了42%,现在常规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在27%左右。其可以用在低速的太阳能电车上。

神经助行系统 助力患者康复行走

总台央视记者 赵梦竹:在这个展台上,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在多家医疗机构得以应用。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南开大学材料学院教师 张海霞:现在这款神经助行系统已经在各大医院有临床应用了。有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戴上神经采集系统的头套,它可以采集我们大脑的神经源信号,转化为电脑信号,去控制这个机械的外骨骼来辅助进行康复训练。即使最后没有达到康复的效果,也可以助力他行走。

国内首款!机器人“把脉问诊”抑郁症

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

这是国内首款抑郁症诊断机器人,它是基于天津大学的脑机接口技术衍生出的一款产品。患者的头部戴上神经元头皮采集信号,智能传输到芯片上进行解码,分析大脑的神经源信号,判定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来源:央视财经

流程编辑:TF060

以上就是《机器人能“把脉问诊”了?国内首款!》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机器人,脉问诊,首款的资料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