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7-28 12:16:46 343浏览 收藏

哈喽!大家好,很高兴又见面了,我是golang学习网的一名作者,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一篇《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本文主要会讲到等等知识点,希望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大屏幕上,两只裸眼可见的3D机械手,在音乐光点上舞动,一会敲鼓,一会吹奏,与一名二胡演奏家一起,以一首大气磅礴的开场曲“点燃”全场。

2023年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开场音乐以二胡、琵琶、唢呐、古琴等民族乐器融合,展现了浓厚的国风氛围。而最特别的是,这首曲子融合了AI科技,演奏家与AI创造的“演奏家”一起合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舞台上,奏响了特别的旋律。

左手驯化右手

如何做到让民乐+AI却没有违和感?创作者、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朱芸编介绍,长约2分半钟的开场片,共分三段曲,每一段都有玄机,并且都揉进了AI技术。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音乐开篇,3D机械臂演奏的互动音乐由AI直接生成,左手臂弹奏音符后“驯化”右手,让其弹出和弦;第二段是生成未来篇,旋律由AI生成,由机械臂与人一起合奏;第三段的旋律也是由AI给出的参数设计而成,与民乐队一起完成演奏。

和弦与旋律是作曲的核心,朱芸编将这两个核心交给生成式软件,而他本人只负责“微调”。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开场片的视频画面也通过AI生成、演算与调整,乐器外骨骼采用AI衍生设计,实现AR+AI绘画实时渲染,整体呈现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另外,灯光也由AI编程后完成输出,与旋律感应互动。

把音波“打碎”到最小

年仅90后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朱芸以其卓越的才华在多次国际音乐比赛中屡获殊荣。朱芸非常好奇,也很期待融入AI后的国乐如何演变,以促进民族音乐更广泛地普及给大众。他的“AI+国风”音乐风格糅合了国风与赛博朋克风,创造出了全国首个AI音乐乐团所独有的音乐风格。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音波是一首乐曲的最小单元。AI演奏就是将音波‘打碎’到最小元点,再重新组合,不同的音波就能呈现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AI演奏的底层逻辑。朱芸编述道,“AI不仅仅是一个‘感应器’,它能够学习人类的演奏技巧,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创作成独特的作品。”。”

“不完美,但可以更聪明”

开场曲其实是“有瑕疵”的。朱芸编说:“AI学习乐曲和演奏的时候,出来的音色会有偏差,鼓点也不准,但我没有特地校准,保留了AI学习演奏的过程,我认为这才是AI的精髓所在。”

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

而他口中“不完美”的AI正变得越来越聪明。朱芸编说,如今的AI演奏,仅技术水平而言,已达到普通人乐器考级中三到四级的水平,“只要能让AI‘听’到更多的乐曲,其作曲和演奏水平就会更高,数据库的基数越大,它就会演奏得与演奏家更像。”

朱芸编也表示,AI若要作为一名专业演奏家,它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人类演奏乐曲,有自己的情感在其中,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他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内核也不一样,这是AI还无法做到的。"他有信心,随着AI的帮助,音乐领域将会呈现出人类从未听过的绝妙之音"。

文字:曹亦菁

编辑:朱轶锴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今天关于《AI+音乐如何“生成”动听旋律?一起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曲》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是不是学起来一目了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AI音乐,生成,旋律的内容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