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8-04 13:29:27 201浏览 收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既然打开了这篇文章《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就坚持看下去吧!文中内容包含等等知识点...希望你能在阅读本文后,能真真实实学到知识或者帮你解决心中的疑惑,也欢迎大佬或者新人朋友们多留言评论,多给建议!谢谢!

“在数字智能时代,我们要重新高扬起属于人类的创造。 面对AI的人脑反击战中,艺术一定是主战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应用AI工具, 只有主动去应用它,它才保持为工具。”6月1日,“大脑花园·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开展,院长高世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阐述他对该主题的理解时表示。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

本文图均由中国美院提供

2010年起,中国美院在杭州首创对全体市民开放的毕业季展览,并在2019年在毕业展基础上整合升级为“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意为在杭州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学院”。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ChatGPT席卷人类世界, AI掀起新一轮技术浪潮的背景之下,本次中国美院毕业展中有多轮虚拟与现实的际会。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

毕业照布置

6月1日晚的开幕式中,将以AIGC影片《Oddinary》拉开帷幕,预示着人类已经站在了智能文明新纪元的路口;毕业展的《AI花园》单元,将带领人们进入到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与技术交织的未来、美梦与理想润物无声的蔓延。中国国美在线艺术社区最新推出了"洞天"平台,提供元宇宙开幕式直播,并为毕业生作品提供数字版权确权服务。

如毕业展介绍所言,在人脑和机脑相互模拟、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彼此竞争的时代,艺术已经成为了一座“大脑花园”:小径分岔、错综复杂,无穷算力、无限生发……在后疫情时代,在AIGC过度生产的乱流中,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耕耘好自己的“大脑花园”,召唤出一切的春天,让青春的花朵茁壮成长,让艺术的创造力尽情绽放。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

高世名在介绍毕业展作品

在展会开幕之前,澎湃新闻对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进行的采访中,他反复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以下为澎湃新闻整理的高世名口述:

AI所“替代”人类的这个路径,与我们最初的设想太不一样。我们的原初目标是让机器人代替我们从事体力劳动和危险劳动,以解放我们的身体和四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I首先对我们的大脑、智能、创造力以及心灵构成了威胁。AI在替我们设计,甚至替我们创造。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积极乐观主义。我相信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增强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AI技术的发展能够让我们认真地去理解,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智能,它可以让我们理解人本身。

就像语言学家、哲学家乔姆斯基前一阵子针对ChatGPT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人脑不像ChatGPT及其同类产品那样,是一个模式匹配统计引擎,是那种“狼吞虎咽”地处理数百兆字节的数据,并推断出最为可能的对话反应,或者是为科学问题提供最可能答案。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高效且精巧的系统,只需少数信息即可运算。它并不依赖于庞大的模型,而是采用"小模型",旨在创造解析而非简单地推断数据点之间的粗糙关联。AI不仅仅是用于研究和制造的工具,它也是用于感知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帮助人们认识自我的工具。ChatGPT的内容生产其实是它所接受的各类信息的反射,加上一系列模态化的话术增殖所造成了一种类智能的效果。它只是信息茧房的一种积极的、人格化的理想。

我相信在当前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利用AI软件和工具参与本次毕业展。他们通过本地部署的方式,以训练、引导和规劝其风格,来指导生产。这实质上是一种类似智能的效应,通过一系列模态化的话术增值形成。

所以 我完全不担心AI会替代人的创造性,因为能被替代的就不是真正的创造。

人类的艺术创造,目的在前面引导,欲望在后面推动。就像阿尔法狗,当时下赢了柯洁,柯洁一开始很伤心,但是后来很快缓过来,因为人工智能为围棋打开了很多新思路,而围棋的魅力没有消失。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并没有取代绘画,正如19世纪的摄影术所做的那样。

关于ChatGPT的问题,关于这个AI的问题,还很值得争论。但是我一直认为的是,AI的发展有多种路径,即使是将来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它们本身都不是为了替代什么,它们有多种自己的未来。

19世纪以来的机器人的幻想,那些各种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往往让我们忘记了人工智能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 它是被设计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那个主体。况且我们对AI的所有的批评和担忧,AI的所有的弱点和威胁,我们人类自身一样都不缺。而AI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来自人本身。

但是,的确有另外的事实让我们担忧。在今天我们看到一方面信息无限累积、算力无穷增长、渠道无比便捷,但另一方面,自动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力越来越贫乏,社交媒体使自我越来越空洞,各类产出让公众变得越来越浅薄。

就学校里而言,我们教的越多、学的越少;学的越多,想的越少。在网络世界中,我们所点击的东西越多,记忆力就会越弱;浏览的内容越多,感受到的深度也会越少。人们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迭代中,变得越来越“低能”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的漩涡中,沉浸在网络隔绝、忧郁和冷漠的状态之中。

而艺术,就是来面对这个问题,希望改变这样的现实的。

艺术对我们当代人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出我们的主体性,我们的自主性。艺术生活首先是作为艺术生产者的生活,而不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今天在讨论那些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作为消费端去看的,没有从生产端来看。

艺术是创造出主体的技术。在数字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同时又是花园中的园丁,每个人都是花园中一朵美丽的花朵。

所以 我们要重新高扬起属于人类的创造。我们需要打一场人脑的反击战。在这场人脑面对机脑的反击战里,艺术一定会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应用AI工具,只有主动去应用它,它才保持为工具。 我们要将AI的无穷生发,转化成为有效生产。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大脑花园”里就会熙攘繁盛,鲜花盛开,我们的创造力才会绵延繁殖生生不息。

在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相互竞争、模拟的时代,艺术成为了一个大脑花园。在这座花园之中,小径分叉、错综复杂,无穷算力、无限生发。在AIGC的生产过程中,期待艺术创造力能够充分迸发,充满活力。

以上就是《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对AI的人脑反击战,艺术一定是主战场》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AI,艺术,人脑的资料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