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9-19 21:18:34 192浏览 收藏

今天golang学习网给大家带来了《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等等,无论你是小白还是老手,都适合看一看哦~有好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留言,若是看完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支持呀!一起加油学习~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CN AR又翻开了崭新一页。IDC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AR设备出货6.8万台,同比上涨142%。IDC提到,国内VR/AR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产品战”。而更多的事实也印证了这句话背后的趋势。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雷鸟创新今年早些时候在CES展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新产品雷鸟X2。上个月,Rokid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Rokid AR Studio。更令人惊讶的是,9月6日,XREAL和影目几乎同时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

去年已经出现了扎堆发新品的情况。根据87870的统计数据,2022年共有17款AR硬件新品发布,其中第三季度就有7款,三四季度总共有13款。这些新品的主要代表包括XREAL、ROKID、雷鸟和影目

此前的一些媒体也用数据揭露了目前国内AR发展的态势,XREAL、ROKID、雷鸟、影目四家共计占据80%-90%的市场份额,也被戏称为“AR四小龙”。

如果说在此之前,大家还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那么这新的一页,页脚也开始微微内卷。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卷新不卷旧

如果有一本《电子产品购买指南》,那它的第一句话一定是“买新不买旧”。这本指南指导着许多年轻人在众多种类繁多的手机中选择一款,也成为了很多人决定是否付款的关键因素。实际上,这背后是由于高度工业化的影响,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导致同样价格的产品在一年之内就会有全新的版本问世

AR行业也存在类似的摩尔定律

对于像目前这样的AR眼镜产品来说,设计对佩戴体验的影响是最直观的变化之一。普通眼镜本身鼻托和镜腿弯曲部分承受着压力,而加入芯片、电池等组件后的AR眼镜也会增加这两个部分的压力

XREAL最新发布的Air 2系列,采用的是定制款的“零压气垫鼻托”,通过本身柔软的材质和气囊充分缓解压力。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而雷鸟X2则是通过把电池和芯片后置,并且在尾部使用软硅胶+弧形设计,让后半部分承担更多重量,从而分散比较敏感的鼻梁压力。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在显示上,大部分AR硬件都支持手动调节亮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在大部分光照条件下,用户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眼前的内容。但XREAL则反其道而行之的去改造硬件,用上了在手机、汽车顶棚、大厦外墙上常用的——电致变色技术。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通过给镜片镀膜通电,让它能够按着需求改变镜片的颜色,从而达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有“影院级”的视觉体验。

除此之外,在交互上大家也是使出各种“手段”的卷。

雷鸟X2在CES展示时推出了一款交互指环,只需用一根手指即可完成AR眼镜中的基本交互。Rokid AR Studio展示的是以眼睛、手势和声音为主的“梦想交互”,几乎不需要依赖手柄和遥控器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还有一款名为“不走寻常路”的INMO Go。影目选择了简化的方案,保留了最佳的功能,并将待机时间延长到了4.5天。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天在外的基本需求,就像Apple Watch一样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加入新功能,是国内AR在硬件上的“卷”,各大厂商把很多停留在想法阶段/供应链阶段的功能、技术,真正投入到新一代科技产品的使用中去。就像当时在CES风头无两的“柔性屏”最终成为我们现在常见的曲面屏一样。

进行这样的尝试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其次,可以不断尝试新的形态和交互方式,最终找到更适合市场的AR眼镜的最佳解决方案

重写后的内容是:卷体验也是一种考验

国内AR眼镜在体验这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探索

目前,C端主流的AR形态是眼镜式的“彩色显示单元”。通常情况下,这种设备配备了一个计算单元或与手机联动,以便计算外部缩小体积,并且能够连接到消费者熟悉的娱乐系统。然而,这种形态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在消费级市场上,“将眼镜作为显示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Google Glass。此后,除了像HoloLens这样的工业级头盔,AR也出现了许多眼镜的形态。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AR四小龙”都是眼镜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择,单目或双目。Google Glass选择了单目,虽然它轻便,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算力有限、佩戴不舒适、显示区域过小等等。因此,后续许多厂商更倾向于讨论如何解决“如何将更大的显示屏幕装进更小的眼镜里”的问题

在国内,虽然还存在一些单目显示的AR眼镜,比如小米、OPPO等品牌,但基本上还是以双目为主流。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形态确定后,下一步是对各种功能进行权衡

早期采用分体式,也就是眼镜搭配计算单元形态的眼镜中,Magic Leap是佼佼者。但40°FOV,容易被光线干扰,手柄容易丢失等成为了它一直被诟病的问题。此前在Magic Leap从事开发工作徐驰,回国创立XREAL,开始在Magic Leap提出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推出首款AR眼镜Nreal Light。你说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如说它自己成为了巨人。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虽然都是眼镜的形状,但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对Magic Leap One的认知。它更像是一副时尚的太阳镜,重量只有88克,但是内置了5个传感器、一组显示单元和2个扬声器。Nreal Light不再需要单独购买计算单元,而是直接利用手机的计算能力和生态系统

在此之后,国产的AR眼镜正式踏入了“墨镜”形态,但关于AR眼镜体验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重写后的内容是:对于像Nreal Light这样兼顾算力、显示、交互和娱乐功能的AR眼镜来说,最初的市场定位并不明确,消费者购买回家后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可以说这是生态内容不足的问题,但对于硬件厂商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做出取舍的决策

XREAL的决策是将产品的重点从AR眼镜转移到“口袋巨幕”,以提供更便携的大屏幕娱乐。在之前的采访中,他举了一个例子:“当iPad刚刚推出时,它也是从适配所有iPhone应用开始,将屏幕放大,变成了一个更大的iPhone。”

“口袋大屏”的趋势也延续到了各家的AR眼镜中。回顾一下Google Glass,通过现在的AR眼镜,普通消费者显然能够获得更多、更有趣的体验

重写后的内容是:聚焦于体验,四小龙们也提出了不同的定位。像雷鸟和XREAL就比较接近,要在高清大屏视觉体验上卷出一个高低,Rokid则是另辟蹊径、强调在“生产力”上的实用价值。当然,也有更加独特的,试图跳出内卷,在新的道路上掌握话语权的——INMO Go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虽然它依然选用墨镜形态,但它把价格直接干到了2000元以下。同时,相比于双目全彩的“口袋巨幕”,INMO Go的定位更加聚焦——助手。

加入了AI的INMO Go,提供导航、翻译、日程提醒等功能。有点像刚开始的Apple Watch,试图用更自动化、更智能的方式,让AR眼镜更加丝滑无缝地渗入日常生活中。

其实仔细想想,INMO Go的出现也挺卷的。首先是价格上,相比于动辄小4000元的AR眼镜,INMO Go比打价格战的VR头显还便宜。其次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XREAL的取舍之道,在INMO Go身上更是“舍了个大的”。至于能不能“得”、“得”多少,那就要看消费者给出怎样的答案了。

谁是制造“卷王”的人?

生产是四小龙中各自展现其独特魅力的领域,它是隐藏在幕后的真正战场

作为AR四小龙之一的雷鸟创新,成立于2021年,明面儿上看,加入AR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不到2年的时间里,雷鸟一共推出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雷鸟Air、雷鸟Air Plus、雷鸟Air 1s和雷鸟X2等5款AR眼镜,还有一个智能终端(计算单元)雷鸟魔盒。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同时,根据市场发布的销售战报来看,618购物节中,雷鸟创新斩获京东、天猫“双平台”AR品类总销量、AR品类总销售额“双第一”。

雷鸟创新一直强调,要在消费市场AR眼镜上快速布局,着重于“强执行、强落地”。平均来看,雷鸟几乎是不到5个月就有一个新品面世,同时还能保证双平台双销量第一。这两点其实很直观的体现了雷鸟打法和思路,通过密集的产品迭代去教育消费者、快速占领市场。

这种模式虽然在传统手机厂商很常见,能够支撑他们方案的背后极高的工业化水平。我们都知道,雷鸟脱身于TCL,团队很多成员也来自于TCL。他们在加入AR行业的同时,也把TCL多年以来积累的、成熟的产业发展路径带给了AR行业。

此外,在一些采访中,我们也能看到雷鸟的文化与手机行业大厂的文化非常相似。他们认为在战术上要勤奋,而在战略上也不能懈怠,这种“狼性”文化非常明显

但注重生产的,也不止集成老牌企业生产经验的雷鸟,还有XREAL。

2022年底,XREAL在苏州举行了第10万台Nreal Air AR眼镜下线仪式,这标志着全球首款消费级AR眼镜突破了10万台的量产

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

总是最放心的是自己把控的事情。在采访中,XREAL CEO徐驰提到,Nreal也在积极地进行生产投入。他们拥有全球首个具备全链路自动化AR设备光学生产制造产线。这条产线坐落在无锡的一个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制造工艺的自我封闭循环

结语

通过我们的回顾和介绍,也不难看出:消费级AR似乎在走向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我们不再纠结于这个阶段它到底是该大还是该小,该重还是该轻,该分还是该合,而是聚焦于如何用手头的技术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这就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在VR行业盛行的讨论,VR头显到底是移动起来好还是PC VR好。但从小米联合Oculus Go推出了“小米VR一体机”之后,VR行业就开始在一体机上狠狠内卷。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事实和时间都向我们证明了,消费者更爱一体机。

在AR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体验是我们需要的。当然,这场AR四小龙的内卷也才刚刚开始,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只能让市场和时间来证明了。

文中关于AR,国内,新款的知识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是受益匪浅,那就动动鼠标收藏这篇《国内AR市场迎来四款全新产品的热潮》文章吧,也可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了解相关技术文章。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