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达成亚太区首个AI药物license out,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9-25 19:12:27 167浏览 收藏

来到golang学习网的大家,相信都是编程学习爱好者,希望在这里学习科技周边相关编程知识。下面本篇文章就来带大家聊聊《达成亚太区首个AI药物license out,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的知识积累有所帮助,助力实战开发!

AI的魔力有多大?它正改变传统药物研发“三高一长”的格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辅助作用迅速增强。谷歌DeepMind成功解决了蛋白质折叠问题,英伟达BioNeMo展示了9种加速药物模型。AI药物设计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吸引了许多大型药企的参与。从2016年到2021年,赛诺菲、礼来、辉瑞、默沙东等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纷纷与AI公司展开合作,合作交易数量从3个迅速增长至77个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47%,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聚焦到国内市场,当前头部的AI制药企业已经探索了AI软件合作、AI药物研发服务、AI药物自研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从其规模和成交金额来看,背后蕴藏的增长不容小觑。

最近,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与Exelixis就1期临床试验中潜在同类最佳USP1抑制剂ISM3091达成了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的条款,英矽智能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且将获得基于后续开发、商业化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据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版税

在这场罕见的AI药物License out的交易里,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

屈指可数的AI药物License Out

License-out模式是指企业进行药物早期研发,然后将项目授权给其他药企做后期临床研发和上市销售,按里程碑模式获得各阶段临床成果以及商业化后的一定比例销售分成。

纵观自2018年起就备受瞩目的AI药物研发赛道,真正能够实现License out交易的公司屈指可数。一方面,对于AI制药公司来说是否具备自研药物的能力是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而候选药物能不能进入临床更是一条巨大的分水岭。

2020年12月,美国AI制药公司Relay Therapeutics与罗氏达成了一项许可协议,以7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根据协议,罗氏将获得Relay Therapeutics开发的口服小分子SHP2变构抑制剂的全球许可。这是AI制药领域中为数不多的License out交易之一,也是近3年来的重要合作

这次英矽智能与美国上市公司Exelixis达成的交易是对英矽智能AI技术平台和药物研发能力的认可。无论是亚太地区的AI制药企业还是急于进行许可授权的生物技术公司,都可以将这次合作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这是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制药企业首次完成AI药物的许可外包,这是在人工智能软件合作、AI药物研发服务和AI药物自主研发之外的另一种商业模式范例,可能会为亚太地区的人工智能制药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检索,此次双方合作是今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小分子药物License out预付款最高的项目之一,在中国生物医药从license in转为license out的行业大趋势下,英矽智能与Exelixis达成的合作,也为聚焦小分子药物出海的Biotech增添了信心。

验证商业模式释放增长潜力

回到英矽智能本身,此次与Exelixis的合作亦被视作为补齐其多元化商业模式的闭环,开辟维度业绩增长点的重要一步。

在AI药物研发合作方面,近两年来英矽智能多次创下新的交易规模。2022年1月,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达成了一项总额约8200万美元的药物研发合作,其中预付款为1300万美元;2022年11月,英矽智能与赛诺菲达成了一项总额不超过12亿美元的药物研发合作,其中预付款为2150万美元

公司不断增加客户的类型和数量,为公司带来了实际的现金收入。英矽智能于2023年6月27日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成为亚太地区首家提交招股申请的人工智能制药企业

招股书提到英矽智能已经布局了针对29个靶点的31条在研管线,其中包括4项临床管线。招股书还提到,随着公司候选管线的成熟和潜在价值的增长,公司正在考虑将管线授权给制药公司。然而,不到3个月的时间,与Exelixis的合作似乎是对这一表述的回应

达成亚太区首个AI药物license out,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

重写后的内容:信息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从已披露的管线来看,英矽智能布局的多为针对蓝海靶点或新颖靶点的潜在BIC或FIC项目,且借助自有AI平台完成从药物靶点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试验的一体化药物研发流程,从推进时间和消耗成本上看具有相对优势。

以此次达成合作的ISM3091为例,完成早期药物研发仅耗时9个月;以英矽智能进展领先的特发性肺纤维化项目来看,从靶点发现到提名临床候选化合物耗时18个月耗费260万美元,均远低于与传统早期药物研发数千万美金的投入和长达4年半的平均耗时。

总的来说,英矽智能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生物技术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由多个业务相互协同赋能的闭环。这个模式背后体现出了AI平台和药物研发的双重实力。与Exelixis的合作也是对公司AI药物管线授权模式的全新验证

科研成果登上同行评议期刊

英矽智能在招股书中提到的业务模式包括生成式AI软件平台许可和AI平台驱动的研发管线。生成式AI软件平台许可是一种与药物研发不同的业绩增长驱动力

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英矽智能与42家全球客户合作,提供基于AI药物开发平台的SaaS服务。在全球排名前20的跨国药企中,有11家授权引进了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已经公开的合作伙伴包括诺和诺德、礼来、默克等公司

另外,英矽智能持续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既包括AI药物研发平台的功能验证,如利用Chemistry42发现化合物的论文;也包括AI药物研发平台的功能开发,如inClinico平台验证;还涉及前沿跨学科探索,如基于Transformer的多模态GPT、量子计算和GANs的融合,以及AlphaFold和自有平台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中有许多与国际顶尖团队的学术合作,或者将来能够成为AI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中长期转化

达成亚太区首个AI药物license out,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

原始资料:公司提供的资料

小结

毋庸置疑,AI+药物正在渗透进药物研发的多个阶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所接受。尽管进入2023年,海外AI制药企业接连的管线失利,使得市场受到波动影响,甚至有公司出现裁员潮和融资难问题。然而,随着Nvidia入股recursion、赛诺菲宣布All in AI、默克联手Benevolent AI和Exscientia等利好消息,近期全球AI制药市场呈现回暖迹象。从平台和管线布局方面占领头部地位,且多次有大规模合作加身的英矽智能值得期待。

本篇关于《达成亚太区首个AI药物license out,如何看待英矽智能的价值和潜力?》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但是学无止境,想要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科技周边的相关知识,请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载于:搜狐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