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科技周边 >  人工智能

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发典礼:5年来支持248位青年科学家的成果展示

来源:机器之心

时间:2023-12-25 16:11:30 268浏览 收藏

偷偷努力,悄无声息地变强,然后惊艳所有人!哈哈,小伙伴们又来学习啦~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发典礼:5年来支持248位青年科学家的成果展示》,这篇文章主要会讲到等等知识点,不知道大家对其都有多少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吧!当然,非常希望大家能多多评论,给出合理的建议,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9月23日,深圳举行了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这次典礼上,十大领域的青年科学家首次共同亮相并接受了奖杯。近200位科学家,包括"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评审和获奖者,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属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荣耀时刻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合影

今年,共有48人获得“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又出现许多“新面孔”。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科学探索奖”零的突破……数个“首次”带给奖项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科学探索奖”五年累计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闯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共有7位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获奖人在国际核心科学期刊上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在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发表了他的演讲:“这是迈向新征程的第一步,我们期待获奖科学家能够贡献出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打破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而你们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中国强大的支柱。”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发表致辞

数个“首次”,彰显奖项多元化面貌

作为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在2018年设立。这个奖项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每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都是一场致敬探索者的璀璨之旅。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宋保亮表示:“它让科学家也可以像明星一样,在聚光灯下讲科学的故事。”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陈焱说:“我孩子、老公都去了,他们知道我平常工作是搞折叠结构的,但是头一次来见证我在工作上的成绩。”

9月23日,本届获奖人——来自十大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携家人走上红毯,途经镌刻五年探索奖历程的历史墙、名人堂,最终从“科学探索奖”发起人、评审手中接过属于他们的荣耀奖杯。

2023年,获得“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奖项的彭新华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今天我站在这里,我要感谢‘科学探索奖’,让我能够专注地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同时也给了我勇敢闯荡‘无人区’的勇气和动力。”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

2023年,彭新华在数学物理学领域荣获“科学探索奖”

彭新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她与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从事船舶工程研究的邹丽,来自同济大学、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的周颖一起在本届获奖人名单中出现,也使得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诞生了女性获奖人。在现场,彭新华与所有女性科研工作者共勉:“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坚信‘她力量’,踔厉奋发、勇毅笃行。”

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在颁奖典礼现场,王志珍说道:“随着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探索奖’不但成为中国科技界极为关注的大事,也在对全球优秀科研人才产生吸引力。”

今年,科学探索奖资助了48位青年科学家,不到每年资助人数的上限。这表明科学探索奖并非只是为了名义而设立的,而是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评选

这些原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公正评选奖项,更是为了捍卫真实求实的科学精神。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奚丹在致辞中表示:“短短五年,我们通过探索奖看到,‘信任的种子’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希望的灯火’可以燎原成夺目的彩霞。”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

五年硕果,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

"科学探索奖"在过去五年资助了248位年轻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来自26个城市和90所科研机构,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有26位获奖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有24位获奖者是女性,分别占总数的约10%。此外,还有11位获奖者来自港澳地区

过去五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潜心探索,已成为中国科研创新的一支精锐力量。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在获奖当年及其后,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最新一次两院院士增选,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是其中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也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认为,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主要出于希望能够真正激发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的原动力。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而探索奖的对象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在资助五年后,他们在50岁以下,正是科技行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探索奖注重长远发展,更加重视他们在科学前沿领域的选择和创新思路的探索,以及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科研和基础应用方面的支持

这种资助使科学家更有自信和决心专注于基础科研。在获奖者每年提交的科研进展报告中,经常提到“对于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等

2023年“科学探索奖”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刘强的研究方向是免疫学,他分享了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看到免疫治疗的新疗法可以在临床上帮助更多患者。另一个是,希望国家未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生科学家,引领医学科学的原创探索,改变临床疾病的诊疗。”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2023年“科学探索奖”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 刘强

2023年“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获奖人石发展表示:“‘科学探索奖’鼓励我继续聚焦自旋量子精密测量的生物医学交叉应用研究,持续推进该方向的发展;同时也期待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一前沿领域,力争在新一代磁共振从基础技术到应用落地发展中有中国人的重大贡献。”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2023年“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获奖人 石发展

典礼上,深圳春蕾梦想合唱团倾情献唱,女童们用最纯粹的天籁童声表达她们对科学家们的尊敬和仰慕,致敬探索和梦想,这也正是春蕾深圳团成立以来的首次亮相。

石发展说到,在现场看到了许多小朋友,如果能有几位小朋友能够共鸣并且“想成为科学家”,那就更好了。希望我们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将科研的接力棒和科学精神传递下去

长期主义,投入创新型科学资助

今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五年。奚丹在采访中表示:“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科学家们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腾讯的初心始终是尽可能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激发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回顾“科学探索奖”五年历程,核心价值还在于探索出了企业出资、科学家主导、基金会运营的创新机制。

该项目一直以来都坚持“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积极回应科学界的呼声,组建了一支具有公正心、鉴赏力和科学品味的评审团队;始终强调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有30%的获奖者并没有获得杰青、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始终将科学问题和突破探索置于核心位置,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格的回避和监督制度,以确保专业、公正、公平和透明,致力于塑造清新的科研文化和评审文化

因此,“科学探索奖”受到了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超过1300位来自各国的院士和50多位知名高校校长参与了“科学探索奖”的提名、推荐和评审。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4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和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五年来,‘科学探索奖’发展的成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认为:“‘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科学探索奖’实施的一系列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主体作用的评审、监督和发布办法是成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针是有效的,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的机制是有吸引力的。我高兴地获知,腾讯公司将长期资助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奖’一定能成为我国最出色的科技奖项之一,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今天带大家了解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科技周边的技术知识我们会一点点深入介绍,欢迎大家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一起学习编程~

声明:本文转载于:机器之心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