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已收录文章:402篇
-
确认签名算法一致性:检查发送方与接收方是否均使用相同的HMAC算法(如SHA256)。2.检查密钥是否正确:确保双方使用的密钥完全一致且无多余字符。3.验证数据是否被篡改: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比较原始数据与预期是否一致。4.处理编码问题:确保在计算签名前将数据解码为原始格式。5.检查HTTPHeader:确认签名值从Header中正确读取并解码。6.日志记录和调试:通过日志记录接收到的数据、签名、密钥等信息辅助排查问题。7.使用hmac.Equal防止时序攻击:采用该函数进行签名比较以提升安全性168 收藏
-
从Go1.16开始支持RISC-V交叉编译,需设置GOOS和GOARCH环境变量;常用组合为GOOS=linux+GOARCH=riscv64或GOOS=freebsd+GOARCH=riscv64;Windows和macOS暂不支持;编译时需注意CGO默认关闭,依赖C库时需手动启用并安装对应工具链;部分标准库如net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建议使用QEMU模拟器、真实RISC-V硬件或Docker镜像进行验证。167 收藏
-
浮点数精度丢失的根本原因是二进制存储限制导致十进制小数无法精确表示,进而引发截断和舍入误差。1.使用math/big包可进行高精度计算,适用于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2.使用decimal类型(如shopspring/decimal库)能有效避免货币等场景下的精度问题;3.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通过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运算后再转回浮点数的方式减少误差;4.浮点数比较应避免直接使用==,而应判断差值是否小于一个极小阈值epsilon;5.处理舍入问题时可根据需求选择math.Round、math.Floor165 收藏
-
反射影响性能的核心原因在于运行时动态解析类型信息,带来额外开销。具体包括:1.类型信息查找成本高,每次操作需从接口提取实际类型;2.间接调用代价大,反射调用需走运行时逻辑而非直接跳转;3.无法被内联优化,导致执行路径更长。替代方案有:优先使用类型断言,代码更简洁高效;或采用代码生成,在编译阶段处理类型操作,提升性能。反射适用场景包括工具类库开发、控制面逻辑及原型开发,但建议检测性能瓶颈并考虑缓存或替换方案。165 收藏
-
在Golang中,使用结构体指针主要是为了避免大型结构体的拷贝开销,并允许函数或方法修改结构体本身。1.大型结构体应使用指针传递以减少CPU和内存开销;2.需要修改结构体时必须使用指针;3.方法接收者使用指针可避免拷贝并支持修改;4.小型结构体或无需修改时适合使用值类型;5.可通过unsafe.Sizeof()判断结构体大小决定是否使用指针;6.使用指针需注意空指针、内存泄漏、并发安全及代码可读性问题。163 收藏
-
Golang处理大文件读取时,避免一次性加载到内存的关键方法是使用bufio.Scanner或io.Reader接口配合缓冲读取。1.使用bufio.Scanner逐行读取文件内容,通过scanner.Scan()控制每次读取的数据量,并可设置缓冲区大小以避免内存溢出;2.利用io.Reader接口分块读取文件,创建缓冲区并循环调用file.Read(buffer)逐步处理数据,减少内存压力;3.优化性能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缓冲区大小(如4KB到64KB)、使用bufio.NewReader减少系统调用次数、16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