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已收录文章:1106篇
-
Go语言中提升反射性能的方法有代码生成和接口调用。代码生成利用静态类型在编译期生成特定逻辑,性能接近手写代码,适合ORM、序列化工具等场景;接口调用通过实现多态平衡灵活性与性能,适合插件系统、策略模式;两者相比反射性能优势明显,应优先选用。321 收藏
-
构建无状态微服务时,Session管理可通过JWT、Redis和统一认证中心实现。①使用JWT作为Token,客户端存储,服务端无状态;②结合Redis记录Session元数据,支持主动失效;③设立统一认证中心,中间件校验Token;④确保HTTPS传输安全并设计Token刷新机制。321 收藏
-
缓冲区大小的选择取决于文件特征和硬件环境,小文件适合较小缓冲区以节省内存,大文件适合较大缓冲区以减少系统调用;1.通过基准测试不同缓冲区大小找到性能平衡点;2.使用bufio.NewReaderSize设置指定缓冲区;3.mmap减少数据拷贝提升效率,但占用内存且需手动同步;4.其他技巧包括io.Copy、并发IO、ReadAt/WriteAt、减少文件开关次数及使用SSD。321 收藏
-
模块拆分是解决Golang项目中循环引用问题的关键手段,其核心在于理清依赖关系并解耦代码。1.提取公共接口至独立模块以打破循环;2.重构模块结构,明确职责,合并或拆分模块;3.使用事件驱动机制实现模块间解耦;4.延迟初始化以避免初始化阶段的循环依赖;5.通过依赖注入将依赖关系转移至运行时;6.利用工具如govet检测循环依赖;7.使用go.mod管理模块依赖并通过gomodtidy和gomodvendor维护依赖关系;8.避免过度拆分,保持模块高内聚、低耦合;9.对遗留系统采用接口隔离、Facade模式及320 收藏
-
Golang系统调用阻塞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排查与解决:1.使用Profiling工具如gotoolpprof分析CPU和内存使用,识别耗时最长的函数及系统调用阻塞点;2.利用strace跟踪系统调用,查看耗时操作;3.增加日志记录关键操作耗时;4.检查资源限制如文件描述符数量;5.进行网络诊断排查网络问题;6.审查代码查找未设置超时的请求或死锁;7.采用非阻塞IO方案如设置net.Conn的Deadline、使用select和channel实现超时控制、利用goroutine并发处理IO;8.使用cont320 收藏
-
Golang通过内置的netpoller机制减少系统调用开销,其核心在于利用epoll(Linux)等I/O多路复用技术实现高效的网络I/O。1.netpoller将阻塞式I/O转为非阻塞式,当I/O未就绪时挂起goroutine并注册fd到epoll,数据就绪后唤醒goroutine,避免线程阻塞;2.该机制减少了线程创建销毁和上下文切换,提升并发性能;3.对于文件I/O,标准库仍为同步阻塞式,需借助io_uring等异步接口优化;4.io_uring通过共享内存队列、批量处理请求与结果、零拷贝等特性,32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