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已收录文章:11812篇
-
Golang可以通过plugin和reflect实现插件化架构,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buildmode=plugin编译生成.so插件文件;2.通过plugin.Open加载插件并用Lookup获取符号;3.利用反射获取结构体方法并调用执行;4.注意导出符号、结构一致、平台适配和安全性问题。通过这一流程即可实现类似其他语言的动态加载与扩展能力。499 收藏
-
状态模式是一种将对象的状态封装成独立结构体的设计模式,通过统一接口实现行为切换。它让主对象持有状态接口,自动调用当前状态对应的方法,避免大量条件判断。在Golang中,首先定义State接口及Context上下文结构体,再为每个状态实现接口方法。例如订单系统中,“新建”状态处理后切换到“已支付”状态。状态切换通常在具体状态的Handle方法中完成,通过SetState更新上下文状态。关键点包括:1.每个状态决定下一步状态;2.避免循环引用;3.状态切换逻辑集中管理。实际应用时需注意状态爆炸、持久化映射和并320 收藏
-
Golang的包可见性通过标识符的大小写控制访问权限,以大写开头的为公开标识符可被外部包访问,小写开头的为私有标识符仅限包内使用。1.公开标识符构成包的公共API,确保外部代码仅依赖稳定接口;2.私有标识符隐藏内部实现细节,降低复杂性和副作用风险;3.大小写机制体现Golang设计哲学:简单、可读、实用,避免复杂关键字或非强制约定;4.实际应用需权衡可见性级别,合理暴露API以提高可维护性并减少耦合度;5.Golang无其他内置可见性控制方式,依赖包结构和接口设计实现更灵活控制。该机制通过强制执行命名规范466 收藏
-
Wrap方法是pkg/errors包中用于包装错误并附加上下文信息的函数,其定义为Wrap(errerror,messagestring)error。它能在保留原始错误的同时添加描述,便于追踪错误来源。使用时应在每层调用中用Wrap封装下层错误并附上当前层的上下文,从而构建完整的错误链。查看完整错误信息可用%+v格式化输出或通过errors.Cause()获取根源错误。使用Wrap时应避免重复包装、确保传入非nil错误、正确记录日志,并注意兼容标准error接口。179 收藏
-
1.优化HTTP文件分块上传的核心在于利用MIME边界和并行传输,2.通过生成唯一边界、构建符合MIME规范的请求体确保数据结构正确,3.使用goroutine实现并发上传并控制最大并发数以提升效率,4.服务端需支持分块解析与合并,并配合实现断点续传功能,5.合理选择分块大小(如1MB-5MB)平衡网络开销与稳定性,6.上传错误时采用重试机制及本地记录已上传分块以实现容错和恢复。373 收藏
-
调用第三方API时构建具备重试机制的HTTP客户端可提升稳定性。1.控制重试次数,一般设为2~3次;2.设置合理间隔时间,建议使用指数退避策略;3.区分可重试与不可重试错误,如网络超时、连接失败和5xx错误可重试,4xx和TLS握手失败通常不重试;4.使用自定义RoundTripper实现重试逻辑,在每次请求失败后判断错误类型并决定是否重试;5.结合context.Context控制超时,记录日志以便排查问题;6.封装成通用组件便于复用,提供默认配置同时支持自定义参数。通过这些策略,能有效增强程序的健壮性16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