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我为什么不建议开发中使用UUID作为MySQL的主键

来源:SegmentFault

时间:2023-01-24 11:20:41 353浏览 收藏

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学习数据库很有意思?有意思就对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我为什么不建议开发中使用UUID作为MySQL的主键》,以下内容将会涉及到MySQL,若是在学习中对其中部分知识点有疑问,或许看了本文就能帮到你!

我是少侠露飞。学习塑造人生,技术改变世界。

引言

我在之前一篇博客专门介绍了MySQL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附传送门:
【享学MySQL】系列:MySQL索引的数据结构,索引种类及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设计表的时候,基本都会人为设定一个主键,这就是聚簇索引(如果没有设定主键,MySQL会选择非空不唯一的字段作为聚簇索引,如果依然没有,则MySQL会选择自己隐藏列row_id作为聚簇索引)。
MySQL主键分为自增主键UUID两种形式。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主键的生成深入探究一下。

自增主键和UUID比较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自增主键是整数,UUID是字符串类型(一般为36位)。

所以UUID相比自增主键一个首要的缺点就是UUID主键索引占据空间更大

其次我们再来分别来看看两种主键生成方式插入数据时发生的情况。

自增主键的插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InnoDB把每条记录都保存在前一条记录的后面,因为主键的值是顺序的。当达到页面最大的填充因子(Fill Factor)(InnoDB初始的填充因子是15/16),后一条记录就会写入新页面。

UUID主键的插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新行的主键不一定比前一个大,因此InnoDB不能总是把新行插入到索引的最后。它不得不为新行寻找合适的位置:通常在已有数据的中段,并且为它分配空间。这会导致大量的额外工作并且导致不优化的数据布局。主要缺点如下:
  • 目标页面也许会被刷写到磁盘上并且从缓存中移走,无论哪种情况,InnoDB都不得不在插入新行之前从磁盘上找到并读取它,这导致了大量的随机I/O。
  • InnoDB有时不得不进行分页,为新行开辟空间。这会导致移动大量数据。
  • 页面会因为分页而变得稀疏和不规则地被填充,因此最终的数据会有碎片。
因此通过UUID的方式插入数据花费的时间也更长。

MySQL自增主键的实现

自增锁的值保存位置

InnoDB引擎的自增值,在MySQL5.7及之前的版本,自增值保存在

select max(id) from table_name for update;

在MySQL8.0版本,将自增值的变更记录在了

redo log
中,重启的时候依靠redo log恢复重启之前的值。

自增锁的实现

自增id锁并不是一个事务锁,而是每次申请完就马上释放,以便允许别的事务再申请。

但在MySQL5.0版本的时候,自增锁的范围是语句级别。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语句申请了一个表自增锁,这个锁会等语句执行结束以后才释放

MySQL5.1.22版本引入了一个新策略,新增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默认值是1

1.这个参数设置为0,表示采用之前MySQL5.0版本的策略,即语句执行结束后才释放锁。

2.这个参数设置为1。

  • 普通insert语句,自增锁在申请之后就马上释放 。
  • 类似insert … select这样的批量插入数据的语句,自增锁还是要等语句结束后才被释放。

3.这个参数设置为2,所有的申请自增主键的动作都是申请后就释放锁。

所以当发生主键冲突和事务回滚都会导致自增主键id不连续的情况。

思考

事实上开发中基本采用自增主键的方式。但是主键顺序一定是不会造成坏的结果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自增主键为了防止多个线程返回同样的主键,生成主键的过程必然是要加自增锁的,但是在高并发的场景下,冲突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并发插入很可能会竞争下一个自增锁,即会带来InnoDB内部

单点竞争

到这里,我们也就讲完了《我为什么不建议开发中使用UUID作为MySQL的主键》的内容了。个人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是为了更好的将其运用到项目中,欢迎关注golang学习网公众号,带你了解更多关于mysql的知识点!

声明:本文转载于:SegmentFault 如有侵犯,请联系study_golang@163.com删除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阅读
更多>
课程推荐
更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