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已收录文章:128篇
-
指数退避是一种重试策略,每次失败后等待时间呈指数增长,以减少服务器压力并避免请求拥堵。在Golang中实现带指数退避的retry函数时,可定义最大重试次数、计算指数延迟并加入随机抖动,例如第1次失败后等待1秒,第2次2秒,第3次4秒等;此外,为增强灵活性和集成性,可结合context.Context支持取消与超时控制;实际开发中也可使用成熟工具库简化实现。206 收藏
-
Golang的RPC框架在微服务中流行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简洁高效、与高并发优势结合,能快速构建高性能系统。gRPC相比JSON-RPC性能更高,1.使用ProtocolBuffers作为二进制协议,序列化更快体积更小;2.基于HTTP/2支持多路复用和头部压缩;3.自动生成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减少人工错误。选择RPC框架需考虑:1.对性能要求高且接口稳定时选gRPC;2.项目简单或需集成非gRPC服务时选JSON-RPC;3.团队技术栈影响学习成本。其他值得关注的GolangRPC框架包括:Thrift跨语言198 收藏
-
在FreeRTOS中运行Golang需通过交叉编译将Go代码转为C兼容静态库并集成至项目。1.使用cgo进行交叉编译,生成C语言静态库libgo.a及头文件main.h;2.搭建FreeRTOS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IDE和调试工具;3.将生成的库文件集成到FreeRTOS项目中,并修改构建脚本以链接库文件;4.禁用Go垃圾回收,手动管理内存,并使用FreeRTOS任务模拟goroutine并发;5.调试时使用GDB或日志输出观察执行结果;6.优化性能,减少内存分配、选择高效算法、启用编译优化、避免反射;197 收藏
-
在Go语言中,通过reflect包可以获取泛型类型参数的实际类型。1.首先获取reflect.Type对象;2.通过该对象访问字段的具体类型。例如,使用reflect.TypeOf获取实例的类型信息,再通过FieldByName方法获取字段类型。反射与泛型结合常用于ORM框架、序列化/反序列化及依赖注入等场景。性能方面,应避免过度使用反射,优先使用类型断言,并缓存反射结果以提升效率。实验表明,类型断言的性能显著优于反射操作。合理使用反射与泛型可编写出灵活且通用的代码,但需权衡性能与灵活性。195 收藏
-
调用第三方API时构建具备重试机制的HTTP客户端可提升稳定性。1.控制重试次数,一般设为2~3次;2.设置合理间隔时间,建议使用指数退避策略;3.区分可重试与不可重试错误,如网络超时、连接失败和5xx错误可重试,4xx和TLS握手失败通常不重试;4.使用自定义RoundTripper实现重试逻辑,在每次请求失败后判断错误类型并决定是否重试;5.结合context.Context控制超时,记录日志以便排查问题;6.封装成通用组件便于复用,提供默认配置同时支持自定义参数。通过这些策略,能有效增强程序的健壮性194 收藏
-
在Golang中处理CSV大文件应使用流式处理,通过csv.Reader逐行读取以避免内存暴涨。具体步骤包括:1.使用csv.NewReader配合os.Open按行读取文件;2.避免累积数据、及时释放引用、使用指针传递结构体、合理设置缓冲区以控制内存;3.推荐边读边写或分批处理,如每读1000行统一写入数据库,既提高吞吐量又控制内存压力。这些方法能有效实现高效且低内存占用的CSV文件处理。18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