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开发者操作MongoDB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MongoClient连接数据库。1.MongoClient是核心类,用于管理连接并提供对集合和文档的操作能力;2.支持本地或远程连接,本地使用newMongoClient(),远程需指定IP和端口;3.若启用认证,需传入用户名、密码及认证数据库;4.获取数据库和集合通过getDatabase和getCollection方法;5.插入文档使用insertOne方法,查询则用find结合Filters构造条件;6.程序退出前必须调用mongoClient.c
-
Java中常见的线程池有四种类型,各自适用于不同场景。1.FixedThreadPool:固定大小的线程池,适用于负载较重、任务稳定的系统,如后端HTTP请求处理;2.CachedThreadPool:可缓存的线程池,适合大量短期异步任务,但可能因任务提交过快导致资源耗尽;3.SingleThreadExecutor:单线程池,保证任务串行执行,适用于日志写入等需顺序处理的场景;4.ScheduledThreadPool:支持定时和周期任务调度,适用于定时清理日志、心跳检测等需要延迟或定期执行的任务。选择
-
SocketTimeoutException通常由网络请求超时引发,优化连接池参数可有效缓解。1.连接池作用是复用连接,减少频繁创建销毁带来的开销;2.关键参数包括最大连接数、每路由最大连接数、空闲超时时间、连接获取超时时间,应根据负载合理调整;3.配合设置connectTimeout、socketTimeout、requestTimeout,并结合重试机制提升容错能力;4.以OkHttp为例,配置连接池大小与合理超时时间,适配业务需求。
-
1.自定义SpringCloudGateway的负载均衡策略核心在于实现ReactorServiceInstanceLoadBalancer接口并注册为Bean,通过重写choose方法决定服务实例选择逻辑;2.具体步骤包括创建自定义负载均衡器类、配置类注册Bean,并结合@LoadBalancerClient指定作用服务;3.自定义策略适用于灰度发布、地域亲和、基于权重分配等场景,可通过服务实例元数据或Filter链增强灵活性;4.挑战主要包括复杂逻辑维护、数据一致性、性能影响及与断路器等组件的协同问题
-
布隆过滤器在Java中用于高效判断元素是否可能存在集合中,通过牺牲准确性换取空间效率和查询速度。其核心实现包括:1.位数组(BitSet存储状态);2.多个独立哈希函数;3.添加元素时设置对应位为1;4.查询时检查所有对应位是否全为1;5.应用场景涵盖缓存穿透、垃圾邮件过滤、数据库优化、URL去重等;6.优点为空间效率高、查询快、实现简单;7.缺点为存在误判、无法删除元素、需预估容量;8.哈希函数需均匀分布、独立且快速计算;9.并发处理可通过线程安全BitSet、加锁或使用并发库实现。
-
CopyOnWriteArrayList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1.适用于缓存、配置信息管理、事件监听器列表等读操作频繁而写操作较少的情况;2.通过牺牲写性能换取高并发读性能;3.缺点在于写操作需复制整个列表,消耗内存和CPU资源,且不保证实时一致性;4.选择时应权衡读写比例与一致性需求,若读远多于写且可接受最终一致性,则适合使用。
-
JavaSPI通过ServiceLoader实现接口与实现解耦及动态加载。1.在META-INF/services目录下创建接口同名文件并列出实现类;2.使用ServiceLoader.load()加载服务,运行时动态获取实例。优点:解耦性高、可扩展性强、支持动态加载。缺点:性能损耗、加载所有实现、错误处理复杂。应用场景包括JDBC驱动、Servlet容器、Dubbo和SpringBoot等。优化SPI性能可通过延迟加载、缓存或自定义ServiceLoader按需加载。SPI区别于工厂模式在于其运行时动态
-
不会。Java和C语言虽然共享基本编程概念,但有显著差异:1.Java有自动垃圾回收,C需手动管理内存;2.Java是面向对象的,C是面向过程的;3.C使用指针,Java不直接使用;4.Java标准库丰富,C较小。
-
Java中的类默认继承自Object类,除非显式继承其他类。1.Java类直接或间接继承自Object类。2.类的继承通过extends关键字实现,接口通过implements关键字实现。3.子类构造函数先调用父类构造函数,需注意调用顺序。4.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但可通过接口实现类似效果。5.应尽量使用组合而非继承,保持继承层次浅显,减少类耦合度。
-
super关键字在Java中有三种主要用途:1.使用super.变量名访问父类成员变量,解决子类与父类变量名冲突;2.通过super()调用父类构造方法,必须位于子类构造方法的第一条语句;3.使用super.方法名()调用父类方法,适用于扩展或修改父类方法功能。这三种用法分别用于访问父类属性、初始化继承属性和扩展父类行为,是掌握Java继承机制的关键技能。
-
原子类是Java中通过CAS实现线程安全操作的类。1.它们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提供原子更新变量的方法,确保操作不可中断。2.核心原理是CAS指令,比较内存值与预期值,一致则更新,否则重试。3.适用于计数器、状态标记、对象属性更新及无锁结构场景。4.使用时需注意高并发冲突、无法替代锁及ABA问题,可用AtomicStampedReference解决。
-
Java类是对象的蓝图,用于定义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在实际开发中,类的设计应遵循单一职责原则,使用组合而非过度继承,并可采用工厂模式创建对象。
-
Java中的线程同步机制除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外,还包括1.ReentrantLock提供显式锁控制,支持tryLock、超时和可中断获取锁;2.volatile关键字确保变量可见性,适用于状态标志位变更但不保证原子性;3.并发工具类如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用于复杂线程协作,基于AQS实现;4.高级读写锁ReadWriteLock与StampedLock优化读写操作;使用时需根据场景选择合适机制以兼顾性能与安全性。
-
VarHandle原子操作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检查访问模式是否匹配操作类型,如只读VarHandle不可写;2.确认代码具备对应访问权限;3.确保内存可见性处理正确,使用acquire/release方法;4.验证操作值的类型与VarHandle声明类型一致;5.检查VarHandle是否因底层内存释放而失效。此外,原子操作失败可能由竞争条件、ABA问题或硬件限制导致,应通过调试器或日志追踪原因,并在多线程环境充分测试。避免异常的关键在于理解VarHandl
-
Java在企业级开发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Web应用开发,使用Spring、Hibernate等框架;2.企业应用集成,利用JavaEE(JakartaEE)的EJB和JMS;3.大数据处理,基于Hadoop、Spark等框架;4.移动应用开发,作为Android开发的主力语言。Java的跨平台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安全性使其在企业级开发中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