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支持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先导智能宣布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举旨在建立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将综合考虑股东利益和市场环境,择机完成发行上市工作,整个流程预计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18个月或经延长后的期限)内完成。同时,公司决定终止此前计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项目。此决定是基于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考量和谨慎分析,并与相关中介机构充分沟通后做出的。公司强调,这一调整不会对公司正
-
以色列激光雷达制造商Innoviz宣布裁员9%,约40名员工。此前一年,该公司裁掉13%的员工。在最近一轮裁员之后,Innoviz将只剩下350名员工,对于一家尚未产生可观收入且自成立以来就亏损严重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仍然相对较高。该公司指出,这些裁员将减少其年度开支1200万美元。大部分裁员将来自开发部门,专注于Innoviz认为经济潜力有限的产品。Innoviz由OmerKeilaf创立并领导,为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开发先进的光和运动传感器。Innoviz是第一家通过与SPAC合并在华尔街上市的以色列公
-
东软集团近日宣布,“领智”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已与DeepSeek大模型实现全面适配。此举标志着东软智能化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将进一步提升任务规划、流程优化和解决方案效率,并在政务、医疗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东软“领智”平台是一个面向政企客户的AI智能体应用开发框架,支持多种场景下的智能体应用开发和部署,兼容开源模型(如DeepSeek、LLaMa、Qwen系列)和闭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该平台旨在帮助客户构建“交互智能、事务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的解决方案,涵盖业务办理、数据分析、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最
-
据悉,苹果公司已向iOS开发者发出邀请函,宣布将于北京时间3月25日举行一场开发者盛会。此次活动定于3月25日上午10:00至12:00在上海举行,主题为“释放Apple智能的潜能”,此主题或预示着苹果公司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Apple智能(AppleIntelligence)AI功能即将发布。近期更有传闻称,苹果正在评估将DeepSeek技术作为其大陆版AI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
小鹏汽车发布春节智驾报告,数据亮眼!2月14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5年1月18日至2月5日的春节智驾报告,数据显示其智驾系统表现强劲。报告显示,小鹏智驾总里程同比增长98.2%,总时长同比增长103.45%,新兴城市智驾里程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35%!使用智驾的市县数量达到363个,智驾用户渗透率更是惊人的93.3%,其中一位用户春节期间的智驾里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229万公里。小鹏P7+车型表现突出,上市仅三个月交付量就突破3万辆,刷新了同级最快交付纪录,并在2025年1月销量超越特斯拉Mo
-
根据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最新预测,2024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涵盖IC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产值将首次突破5万亿元新台币大关,达到5万3151亿元,同比增长22.4%。展望2025年,产值预计将继续增长16.2%,达到6万1785亿元。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指出,2024年台湾IC制造业产值将达到3万4195亿元,同比增长28.4%,成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台积电的带领下,晶圆代工产值预计达到3万2438亿元,同比增长30.1%。此外,2024年台湾IC设计业产值预计为1万2721亿元,同比增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成绩耀眼,20大品牌领跑全球!这份最新的汽车出口榜单,充分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奇瑞汽车榜单领军者——奇瑞汽车,以881541辆的傲人成绩夺冠,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实力。紧随其后的名爵和比亚迪,分别以460942辆和405786辆的出口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吉利和哈弗也表现出色,分别以373742辆和334553辆的出口量跻身前五。比亚迪汽车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以259558辆的出口量位列第六,再次证明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
宇通客车公布2025年1月产销数据:产量同比下降14.58%,销量同比下降8.83%宇通客车近日发布了2025年1月份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宇通客车产量为2560辆,同比下降14.58%。具体车型产量变化如下:大型客车产量1175辆,同比下降39.84%;中型客车产量783辆,同比增长0.51%;轻型客车产量602辆,同比增长127.17%。销售方面,1月份宇通客车销量为2550辆,同比下降8.83%。大型客车销量1403辆,同比下降20.87%;中型客车销量631辆,同比下降13.32%;轻
-
当虹科技近期在投资者调研中透露,其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在智能汽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R1本地部署门槛大幅降低,低成本高性能的AIAgent与车载系统结合,显著提升了人车交互体验,有望成为智能座舱发展新趋势,加速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大模型落地。DeepSeek-R1与JanusPro在模型规模、所需算力及训练数据方面存在差异。DeepSeek-R1主要采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使用了数百万条数据和一定规模的GPU集群。而JanusPro模型较小(7B),采用全量调优策略,训练数据相对较少
-
西安交大与兰州大学合作,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针对电子激发核巨共振的角动量转移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新方法,为传统核结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原子核巨共振是核内核子集体运动的结果,在核结构研究和约束核状态方程方面至关重要,对理解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结构等天体物理过程也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实验上缺乏有效探针来激发更高多极性的同位旋矢量巨共振,且现有电子散射实验结果存在较大不一致性,传统理论也未能充分解决角动量守恒问题。图:平面波电子(a)和涡旋电子(b)激发原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其在华业务进入全新阶段!2月11日,首台Megapack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正式下线,这代表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成功落地。该工厂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后,其在中国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从2024年5月开工到12月竣工验收,仅用时7个月,展现了特斯拉高效的建设能力。工厂主要生产Megapack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年产能预计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特斯拉2024年财报显示,储能业务收入达100.86亿美元,同比
-
小米汽车订单量持续攀升,产能面临挑战!近日,网络爆料称小米汽车上周新增订单突破万台,印证了此前市场对小米SU7良好口碑的预测。这一强劲势头,也给小米汽车的产能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小米北京工厂年产能为30万辆,月均约2.5万辆。然而,1月份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2万辆,甚至有消息称超过2.4万辆,同期新增订单更是高达4万多份。显然,市场需求远超现有产能。雷军此前透露,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16万辆,覆盖全国各地,上海、杭州、苏州交付量领先。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已连续四个月月交付量超2万辆,实际产能已
-
小米汽车再创佳绩!2025年1月,小米SU7交付量再次突破2万辆大关,连续四个月保持月交付量超2万辆的强劲势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小米汽车已将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定为30万辆,并计划持续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回顾2024年,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13.5万辆,其中小米SU7的交付量更是超过15.5万辆,远超预期目标。小米SU7于2024年3月底上市,次月正式交付,并在交付后的短短一个月半内,便完成了1万辆的交付里程碑。这款小米集团的首款车型,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和市场表现,在2024年全年交付量
-
2025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分析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85.3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30%。厂商批发销量为204.8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33%。1月累计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为185.3万辆和20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和3%。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8.6万辆,同比增长17%,但环比下降40%。新能源车厂商批发销量为90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下降40%。1月累计新能源车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为78.6
-
2025年,AI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年伊始,AI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从Sora到O1,再到后来的SoraTurbo和O3,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不断冲击着行业认知。与此同时,许多AI产品却走上了互联网产品的“老路”——大规模买量、烧钱扩张用户规模,却忽视了商业化路径的探索。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高昂的营销成本和潜在的风险。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年能否成为AI的又一个“大年”?AI应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AI应用井喷式增长,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百度CEO李彦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