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苹果公司已向iOS开发者发出邀请函,宣布将于北京时间3月25日举行一场开发者盛会。此次活动定于3月25日上午10:00至12:00在上海举行,主题为“释放Apple智能的潜能”,此主题或预示着苹果公司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Apple智能(AppleIntelligence)AI功能即将发布。近期更有传闻称,苹果正在评估将DeepSeek技术作为其大陆版AI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
小鹏汽车发布春节智驾报告,数据亮眼!2月14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5年1月18日至2月5日的春节智驾报告,数据显示其智驾系统表现强劲。报告显示,小鹏智驾总里程同比增长98.2%,总时长同比增长103.45%,新兴城市智驾里程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35%!使用智驾的市县数量达到363个,智驾用户渗透率更是惊人的93.3%,其中一位用户春节期间的智驾里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229万公里。小鹏P7+车型表现突出,上市仅三个月交付量就突破3万辆,刷新了同级最快交付纪录,并在2025年1月销量超越特斯拉Mo
-
根据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最新预测,2024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涵盖IC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产值将首次突破5万亿元新台币大关,达到5万3151亿元,同比增长22.4%。展望2025年,产值预计将继续增长16.2%,达到6万1785亿元。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指出,2024年台湾IC制造业产值将达到3万4195亿元,同比增长28.4%,成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台积电的带领下,晶圆代工产值预计达到3万2438亿元,同比增长30.1%。此外,2024年台湾IC设计业产值预计为1万2721亿元,同比增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成绩耀眼,20大品牌领跑全球!这份最新的汽车出口榜单,充分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奇瑞汽车榜单领军者——奇瑞汽车,以881541辆的傲人成绩夺冠,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实力。紧随其后的名爵和比亚迪,分别以460942辆和405786辆的出口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吉利和哈弗也表现出色,分别以373742辆和334553辆的出口量跻身前五。比亚迪汽车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以259558辆的出口量位列第六,再次证明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
宇通客车公布2025年1月产销数据:产量同比下降14.58%,销量同比下降8.83%宇通客车近日发布了2025年1月份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宇通客车产量为2560辆,同比下降14.58%。具体车型产量变化如下:大型客车产量1175辆,同比下降39.84%;中型客车产量783辆,同比增长0.51%;轻型客车产量602辆,同比增长127.17%。销售方面,1月份宇通客车销量为2550辆,同比下降8.83%。大型客车销量1403辆,同比下降20.87%;中型客车销量631辆,同比下降13.32%;轻
-
当虹科技近期在投资者调研中透露,其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在智能汽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R1本地部署门槛大幅降低,低成本高性能的AIAgent与车载系统结合,显著提升了人车交互体验,有望成为智能座舱发展新趋势,加速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大模型落地。DeepSeek-R1与JanusPro在模型规模、所需算力及训练数据方面存在差异。DeepSeek-R1主要采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使用了数百万条数据和一定规模的GPU集群。而JanusPro模型较小(7B),采用全量调优策略,训练数据相对较少
-
西安交大与兰州大学合作,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针对电子激发核巨共振的角动量转移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新方法,为传统核结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原子核巨共振是核内核子集体运动的结果,在核结构研究和约束核状态方程方面至关重要,对理解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结构等天体物理过程也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实验上缺乏有效探针来激发更高多极性的同位旋矢量巨共振,且现有电子散射实验结果存在较大不一致性,传统理论也未能充分解决角动量守恒问题。图:平面波电子(a)和涡旋电子(b)激发原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其在华业务进入全新阶段!2月11日,首台Megapack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正式下线,这代表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成功落地。该工厂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后,其在中国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从2024年5月开工到12月竣工验收,仅用时7个月,展现了特斯拉高效的建设能力。工厂主要生产Megapack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年产能预计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特斯拉2024年财报显示,储能业务收入达100.86亿美元,同比
-
小米汽车订单量持续攀升,产能面临挑战!近日,网络爆料称小米汽车上周新增订单突破万台,印证了此前市场对小米SU7良好口碑的预测。这一强劲势头,也给小米汽车的产能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小米北京工厂年产能为30万辆,月均约2.5万辆。然而,1月份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2万辆,甚至有消息称超过2.4万辆,同期新增订单更是高达4万多份。显然,市场需求远超现有产能。雷军此前透露,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16万辆,覆盖全国各地,上海、杭州、苏州交付量领先。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已连续四个月月交付量超2万辆,实际产能已
-
小米汽车再创佳绩!2025年1月,小米SU7交付量再次突破2万辆大关,连续四个月保持月交付量超2万辆的强劲势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小米汽车已将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定为30万辆,并计划持续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回顾2024年,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13.5万辆,其中小米SU7的交付量更是超过15.5万辆,远超预期目标。小米SU7于2024年3月底上市,次月正式交付,并在交付后的短短一个月半内,便完成了1万辆的交付里程碑。这款小米集团的首款车型,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和市场表现,在2024年全年交付量
-
2025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分析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85.3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30%。厂商批发销量为204.8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33%。1月累计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为185.3万辆和20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和3%。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8.6万辆,同比增长17%,但环比下降40%。新能源车厂商批发销量为90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下降40%。1月累计新能源车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为78.6
-
2025年,AI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年伊始,AI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从Sora到O1,再到后来的SoraTurbo和O3,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不断冲击着行业认知。与此同时,许多AI产品却走上了互联网产品的“老路”——大规模买量、烧钱扩张用户规模,却忽视了商业化路径的探索。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高昂的营销成本和潜在的风险。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年能否成为AI的又一个“大年”?AI应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AI应用井喷式增长,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百度CEO李彦宏在
-
英特尔公布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报,全年营收为531亿美元,同比微降2%;第四季度营收143亿美元,同比下降7%。英特尔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兼产品首席执行官MichelleJohnstonHolthaus表示,尽管面临挑战,第四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营收、毛利率和每股收益均高于预期目标。公司正精简产品线,并持续改进工艺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为股东创造价值。英特尔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DavidZinsner指出,公司已启动的成本削减计划正在发挥作用,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
-
2025年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后,各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态势更加明显。近期数据显示,前五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已出炉,让我们一窥究竟。比亚迪继续领跑,前五周累计销量高达18.71万辆,2024年全年销量更突破427万辆,全球排名第五,实力不容小觑。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前五周销量达3.41万辆。值得注意的是,焕新版ModelY已于今年1月上市,取消了五年免息政策,售价也上调至26.35万元。造车新势力中,小鹏和理想表现亮眼,销量分别为3.23万辆和3.11万辆,与特斯
-
梅赛德斯-奔驰紧急召回数千辆EQB纯电动SUV!近日,奔驰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7362辆2022-2024款EQB纯电动SUV(包括EQB250、EQB300和EQB350车型),原因是高压电池可能存在内部故障,存在潜在起火风险,无论车辆行驶或停放状态均可能发生。奔驰EQB据官方声明,问题可能源于电池单体内部短路,这与电池生产早期阶段的工艺波动以及外部因素(如充电设施电流波动或电池机械损伤)有关。奔驰在2023年和2024年收到了多起火灾报告,虽然最初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但为确保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