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宣布重组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以吸引更多资金,并摆脱非营利母公司的限制。此举源于9月的一份报道,引发了关于OpenAI如何平衡盈利与公共利益的争议。根据计划,OpenAI现有的营利部门将成为一家PBC,在追求AGI的道路上,这种结构更易于吸引投资。OpenAI最近一轮融资66亿美元,估值达1570亿美元,这与两年内完成公司结构改革直接相关。其非营利母公司将持有PBC的“重大利益”,并成为“历史上资源最丰富的非营利组织之一”。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初为非营利研究机构,四年后成立营利
-
极米科技再获汽车主机厂定点,车载投影仪业务持续拓展!12月30日,极米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宜宾极米近日收到国内某知名汽车主机厂的第二个开发定点通知。宜宾极米将为该主机厂某项目的新车型提供智能座舱显示产品——车载投影仪,负责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和交付。这是极米科技与该主机厂继10月份首个定点合作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公告显示,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积累,极米科技迅速赢得了客户的再次信任。此次定点进一步加深了双方合作,拓展了业务范围。极米科技表示,此次定点有利于公司智能座舱显示业务的持续发展,符合
-
近期,德国豪华跑车品牌保时捷在中国多地门店突然关闭,义乌、唐山、郑州等地均受影响,同时车主活动也相继取消。保时捷中国首席执行官潘励驰近期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目前中国约有150家门店,计划到2026年减少至100家。此外,有消息称保时捷中国在上个月启动裁员计划,但官方予以否认,仅承认正在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保时捷关店与销量下滑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降至22.6万辆;而中国市场销量更是暴跌29%,仅售出4.3万辆,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销量跌幅超过两位
-
航锦科技宣布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通航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航锦科技近日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航锦(武汉)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与上海世纪利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通航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3600万元,航锦人工智能出资3060万元,持股85%;世纪利通出资540万元,持股15%。通航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第一类和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及销售,以及人工智能
-
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一项名为“一种SiC基RC-IGBT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的新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8969829A,申请公布日为2024年11月15日。该专利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SiC基RC-IGBT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其核心在于采用SiC材料制备半导体衬底,并在衬底正面构建元胞结构,背面形成集电极结构。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RC-IGBT内置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并缩短了反向恢复时间。
-
广东省日前成立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志着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迈入标准化、专业化的新阶段。该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广东省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共54名,成员涵盖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亿航智能等科研机构、高校、龙头企业、检测机构、政府部门及协会。未来,委员会将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构建完善的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开展相关技术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为规范市场、保障飞行安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24年5月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东山精密发布2024年度定向增发预案(修订稿),控股股东袁永刚和袁永峰将认购不超过14.04亿元的股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格调整为每股11.24元。此次增发预计将提升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公司股权结构。袁永刚和袁永峰分别认购不超过9993万股和不超过2498万股,合计不超过1.25亿股,约占发行前总股本的30%。增发计划需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后方可实施。东山精密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62%,达到264.6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91%,扣非后净利润下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表文章,公布了2024年11月的充电桩数据。据统计,11月的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346万个,较上月增长6.9万个,同比去年同期慢31%。全年公桩累计增量为73.4万个,同比下降11%。同时,随车私桩数量已达889万个,11月份较上月增长39.8万个,增速达到91%,全年私桩累计增量为302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为36%。在充电企业的运营情况方面,头部运营商的表现较强。广汽能源的充电桩11月平均充电达到7358度,每月都表现良好。蔚来的充电桩充电量达到2388度左右。然而,部分老旧充电
-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人工神经网络持续学习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利用元可塑性人工突触缓解了灾难性遗忘问题,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Materials》。研究亮点:该研究团队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忆阻器件,首次在单器件层面实现了元可塑性,并模拟了生物突触的可塑性行为。通过设计不同的脉冲序列,在单器件上成功模拟了海马体局部神经回路的动态学习过程,并验证了其构建大规模神经网络阵列的可行性。在连续四次MNIST数据集训练中,该元可塑性神经网络在第四次任务达到97%准确率的同时,前三次任务的准确率仍保持在94%以上,有效
-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即将于1月7日盛大开幕,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发表重要演讲。据悉,黄仁勋预计将与SK集团会长崔泰源进行一场线上对话,主要探讨高带宽内存(HBM)技术的未来发展。此前报道称,崔泰源在去年11月曾透露,英伟达要求SK海力士提前半年交付新款HBM4内存。值得关注的是,为迎接CES展会,英伟达已发布第四款黄仁勋签名版GPU作为赠品,此前已陆续公布三款。
-
为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系统性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方案目标:到2027年,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涌现出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标杆企业。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方案重点:七项重点任务涵盖“百城”试点深入实施、分类分级数字化改造、产业链协同转型、人工
-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日前宣布,公司2024年在AI领域的成就位居第一,并预告今年将迎来丰硕成果,特别是英伟达最新GB200AI服务器的量产,将取得“全垒打”式的成功。他看好2025年将是广达高速发展的一年,公司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广达2024年前11个月合并营收达1.27兆元,创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8%,距离2022年创下的年度营收纪录仅一步之遥。业内人士预测,广达2024年业绩将大幅增长,全年营收有望再创新高。林百里对2025年的高增长预期,更暗示公司今年将延续强劲的增长势头,连续两年刷新业绩纪录。广达近日
-
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就《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调整公开征求意见。此次调整旨在优化技术进出口管理,遵循《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商务部将与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合作,对目录进行修订。本次调整计划新增一项技术条目,修改一项,删除三项,旨在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公众可通过商务部官网查询具体调整内容并提交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2月1日。
-
IT行业相对于一般传统行业,发展更新速度更快,一旦停止了学习,很快就会被行业所淘汰。所以我们需要踏踏实实的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技术,尤其是初学者。今天golang学习网给大家整理了
-
中美科技摩擦持续升级,美系PC品牌正加速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过去由戴尔、惠普和联想占据前三的市场格局,如今已被大陆品牌取代,仅剩华硕勉强维持第四的位置。尽管多家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PC市场将回暖增长,但鉴于中美关系紧张的现状,美系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萎缩。与此同时,美系PC厂商的主要ODM合作伙伴(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和和硕等)正积极扩大在越南和泰国的产能,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得益于政府刺激政策,中国大陆消费级PC市场同比增长4%。然而,商用